人物名片
1976年3月生。現任萬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總裁。2004年,獲得美國特洛伊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碩士學位。擔任中關村股權投資協會副會長、浙江省創投協會副會長、浙江省創投協會諸暨分會會長。
創業心得
●創業創新就要與強者同行。
●虛實結合、產融互動,是新一代浙商的必修課。
●創業就像下棋,走一步定十步,企業才能行穩致遠。
回國僅半年就出任總裁,掌舵一家主營汽車零部件制造的集團公司……萬安集團“少帥”陳江的接班過程,看似順風順水。可許多人不知道的是,32歲才“半路出家”涉足汽車零部件行業的他,足足用了10年時間才站穩腳跟。
2019年,萬安集團汽車零部件板塊銷售額超22億元,比陳江剛接手時增長150%。這背后,是陳江十年磨一劍,率先布局無線充電、電制動等國際領先技術。靠著科技創新,如今的萬安已經進入戴姆勒、大眾、豐田等國際知名車企的配套體系,逐漸成為汽車零部件領域國際一線品牌。
半路出家,惡補技術短板
在萬安的諸暨總部,來自美國WiTricity公司的一個專家團隊從去年開始常駐于此。他們不僅帶來了多項無線充電領域的關鍵技術,還將源代碼向萬安開放。這在美國公司內部都引起了不小震動:作為該領域的全球領跑者,該公司向來只向其他企業授權技術使用,像這樣共同開發、專利共享是非常少見的。
而讓他們做出這一決定的關鍵人物便是陳江。從2018年開始,陳江著手推進與WiTricity的合作。在美國波士頓總部,這位文質彬彬的年輕企業家說話不急不躁,面帶笑意,給人一種踏實謙遜的感覺。給WiTricity高層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陳江談及無線充電技術在中國市場的應用見解獨到,每每總能切中要害。
可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幾年前陳江還完全是一個技術“小白”:2010年底,在父親陳利祥的堅持下,原本在美國從事外貿工作的陳江回到萬安嘗試“接班”。雖然短短半年后就出任集團總裁,但當時的他甚至連乘用車、商用車零部件都分不清。
為了補齊技術短板,陳江像海綿一樣汲取知識:白天到車間、研發中心與技術骨干交流學習,晚上惡補專業知識。研讀最新的行業報告等專業材料幾乎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課,為此有時一天只睡四五個小時。家人常勸他別這么拼,可陳江總說這點辛苦不算什么。他一直記得,父親創業前家里并不富裕,小時候常常要上山砍柴、下田割稻、燒火做飯……
這樣積累了三四年時間,他漸漸對行業發展有了自己的理解,并在2014年提出布局無線充電技術,而當時國內鮮有企業涉足此領域。經過幾年努力,萬安在無線充電技術上有了不少積累,還作為龍頭企業參與了中國無線充電技術的行業標準制定。也正因為如此,萬安贏得了WiTricity公司的青睞,開始深度合作。隨著技術越來越成熟,去年以來,戴姆勒、奧迪等國際品牌的高層紛紛到訪萬安總部,主動尋求緊密合作。
大膽創新,把競爭對手變合作伙伴
前不久,萬安與國際合作伙伴一起成立制造公司,啟動了全球首個汽車電制動系統的量產項目。陳江告訴記者,明年產品問世后,能將一輛時速90公里、載重40噸的卡車的制動距離從原本110米大幅縮減到44米。
而這個顛覆性產品小批量試生產的背后,是陳江在5年前提出的一個“瘋狂”想法——與自己的國際競爭對手瑞典瀚德公司合作。
2015年,基于對汽車行業發展趨勢的判斷,陳江提出了萬安新的發展戰略:與國際一線品牌瑞典瀚德合作,在對方核心的電子機械制動技術上共同開發。不曾想,和陳江父親一同打天下的叔叔伯伯對“少東家”的這個大膽想法并不買賬。他們的理由也很充分:首先,瑞典瀚德是國際知名品牌,當時在技術上、國際知名度上都勝出一大截;其次,瑞典瀚德本就是萬安的競爭對手。尋求與瀚德合作,無異于癡人說夢,更不用說在對方的核心技術技術上開展合作了。
不論外界怎么質疑,陳江依然堅定不移地推進項目。他說:“瀚德的技術優勢雖然明顯,但他們亟須打開中國的大市場,而萬安在這方面有自己的資源優勢。”然而,當他飛到瑞典斯德哥爾摩,卻在談判中碰了一鼻子灰:瀚德提出的合作條件極其苛刻,讓談判陷入了僵局。那天剛巧是陳江的生日,從瀚德總部出來,同事給陳江買了蛋糕,可他吃在嘴里卻味同嚼蠟。
回國后,陳江仍不氣餒。他認為,瀚德沒有直接拒絕合作,這本身就是一個利好。之后,陳江又通過郵件、電話多次與瀚德溝通,終于在半年后將瀚德的董事長邀請到了諸暨考察。對方對萬安的技術研發和生產能力有了一個全新認識,談判進度也隨之大大加快。當年,雙方就達成了合作共識,并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
萬安與瀚德合作項目成功落地后,陳江又繼續推進與英國等地知名公司在輪轂電機、智能駕駛等領域的合作。
虛實結合,讓資本服務于實業
去年底,萬安成功從前期投資的一個汽車物聯網項目中退出,之前投資的2000萬元一下子增值至1.2億元。這讓不少公司元老刮目相看,也進一步堅定了支持陳江將金融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的新理念。
原來,早在2012年,陳江就開始考慮利用金融工具助力企業發展。可當他第一次在董事會上提出,就遭到了巨大阻力。一些技術人員出身的企業高層認為:“萬安靠著實業起家,不應該搞資本運作這種虛頭巴腦的事情。”
面對這樣的質疑,陳江多少覺得有些委屈,只好暫時擱置了這一想法。因為在陳江擔任總裁后,他干了一件“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事情——讓萬安的決策制度從此前的“拍板制”過渡到了“議案制”。盡管自己的議案因此被否決,陳江卻對此感到驕傲,因為萬安正走向現代化公司治理。他說:“這也是我在美國工作多年的收獲之一!”
陳江繼續學習金融知識,了解資本市場運作規則。幾年后,當他大力推進的無線充電、電制動等項目得到進展后,資本市場對萬安的汽車零部件業務也越來越關注。在經營業績和前瞻項目加持下,萬安科技股票市值持續走高,一度高達150億元。在此基礎上,2015年陳江再次提出成立產業基金。此時阻力明顯小了很多。他在董事會上一再承諾,基金和融資都是服務于實業本身。終于,集團董事們松了口。“大家不再把資本運作看作‘虛頭巴腦’的事情。”更讓陳江高興的是,“實踐資本運作”也寫進了萬安集團發展的指導思想。
如今,萬安已經成立了4個產業基金,先后投資28個項目,其中一個項目退出后實現大幅盈利、兩個項目已成功上市。同時,通過定增項目,大量資金投向了萬安的科技創新。過去7年,單單上市公司萬安科技就在研發上累計投入6億元。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