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臨海市投入近1500萬元,在全省率先啟動以縣(市、區)為單位的全域高精度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全面摸清地質災害家底,推動地質災害防治從靜態管理向動態管控轉變,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有力依據。
全領域專家全面深入調研。該市積極組建跨部門“專家智囊團”,篩選交通局、文廣旅體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氣象局等部門的技術骨干,聯合組建專家團,開展實地調研和技術討論會,系統收集地質、氣象、水文、地質災害、社會經濟等方面相關資料,做實做細前期各類數據調研分析。充分利用氣象水文、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等資料成果,綜合研究山洪、地質災害分布發育特征、相互作用的災害鏈式效應及發展規律總結經驗,評價地質災害風險性。
全域化實施,分區分類推進。以1∶10000和高精度1∶2000正射影像和數字高程模型數據為參照,在全市19個鎮街開展遙感解譯調查,同步劃分一般調查區、重點調查區和重點地災隱患點(斜坡)。該項調查工作已于5月初正式啟動,確定由3家中標單位共同承擔調查評價工作,全市19個鎮街根據地災風險區域等級,合理劃分為3組,交由3家調查單位同步推進。
高技術支撐,實現精準預警。針對地災風險區域等級不同,采用一般、重點調查區監測斜坡和重點地災隱患點深度測繪建模的方法,運用地質災害野外采集系統(PAD)、無人機低空攝影、地面三維激光掃描測量等方式進行數據采集,統一保存至地理數據庫(geodatabase),運用數學模型計算、GIS技術等方式開展穩定性評價、易發性評價和風險評價,實現更精準的隱患識別和監測預警。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