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并強調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
擴大消費只是激活內需、推動雙循環的一個方面,但國內超大規模市場的能量不可小覷。企業如何從中尋覓消費新機遇、推動雙循環?最近,有人總結出疫情以來消費領域的蹺蹺板效應,頗有啟示。
比如,疫情以來,口罩遮住了人們的臉龐,彩妝沒有了用武之地,化妝品行業整體低迷,但是其中的美甲和香水消費卻強勁上揚。有數據顯示,在杭州,今年暑期美甲店的客流量比往年同期增長了近1倍。天貓數據顯示,疫情發生以來,國內指甲油銷售額同比上升179%。當然,這一現象不止在中國出現,日本、韓國的指甲油、香水等消費也同樣增長迅猛。
這是個頗有意思的現象。在一個行業之內,有幾類商品銷售下降,但另外幾類商品銷售卻劇增;而在整體的消費領域,某些行業受到了沖擊,但另一些行業卻迎來機遇。比如說,疫情以來,餐飲業、旅游業、電影業受到了一定影響,但是智能家居、方便速食、移動辦公、線上教育、在線娛樂等相關服務需求激增。這多么像是一個蹺蹺板。“按下葫蘆浮起瓢”,疫情陰影之下,有些消費確實萎縮了,而有的則萌生、擴展、放量。推動雙循環新格局之下,讀懂蹺蹺板效應的啟示,或許能撬動更多需求。
撬動新需求,首先要有敏銳的市場嗅覺和提前布局的意識。這次不少站上“風口”的行業,看似意外走紅,其實早有預兆。如一家上市的食品企業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3億元,同比增長近1倍。“我們之前就看到‘宅生活’的趨勢,因此對產品重點作出調整,推出了小面包、酸辣粉等系列新品。花大價錢改造的智能制造‘無人工廠’,也在疫情期間凸顯優勢;再加上這幾年大力發展電商業務,上半年業績飄紅在意料之中。”從公司負責人的話里,我們不難看出他們為什么能。新需求和新“風口”其實早就有跡可循,就看鼻子靈不靈、身手是否敏捷了。
撬動新需求,要更加注重細分市場。近年來,隨著國內消費升級,人們的消費需求進一步細分了,小眾化、個性化、社群化……以往大水漫灌、忽略個性的粗放供給模式已經不適應新的消費時代。疫情之下,這種趨勢越發明顯。怎么才能創新更多的消費場景?商家需要對人們的需求進一步深入細分,把更加分散和隱蔽的用戶“痛點”找出來,變成自己的贏利點。電影院復工之后,面對人氣不足的狀況,省內有院線就另辟蹊徑,針對細分市場推出“電影暖場活動”,用文藝片、魔幻片、經典老片等個性化場次,吸引不同觀眾,積極止損,助推影業復蘇。
大勢所趨,機會所在。正是在“指甲油效應”影響下,今年4月,著名手表生產商卡西歐聯手日本美容集團Kose發布了一款美甲機原型Nail Printer,正式進軍美甲行業。而龐大的中國市場無疑有更多這樣的機遇。隨著經濟發展逐步恢復,中國定會誕生更多新消費。企業能否撬動內需、站上“風口”、抓住機遇,歸根到底取決于自身眼力、魄力和實力。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