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當前,我國正處于推進新科技革命與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深度融合的時期。各地積極順應數字化轉型大勢,形成了多元嘗試、多樣創新、百花齊放的政府數字化轉型新格局。
“十三五”時期,杭州臨安區積極圍繞數字化改革,運用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賦能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產業發展,以“數智化”提升城市治理。
這座千年古城,正不斷加速“數智化”進程,以智慧城市建設撬動技術創新和治理升級,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讓數字治理深入每個角落,惠及每個百姓。
移動賦能 便民惠民 大數據解決“小煩惱”
一個手機APP能辦多少事?從預約掛號、充值繳費,到查詢檢查報告,動動手指就搞定。“健康e臨安”APP已經成為臨安人離不開的“生活百事通”。
“健康e臨安”APP是臨安衛生服務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實踐,目的是讓信息多跑路,讓人民群眾少跑腿,在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上,讓人民群眾在關鍵小事上有更多獲得感。
不斷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臨安讓百姓享受到“數字化”帶來的紅利。臨安陸域面積3126.8平方千米,下轄5個街道、13個鎮……地域越廣闊,人們對“辦事便民”的渴望就越強烈。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去年以來,臨安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核心關鍵,刀刃向內,本著為民辦實事的初心,通過不斷壓縮審批事項、提高辦事效率,助推營商環境優化,增加百姓獲得感。
“自從有了這個遠程視頻辦事服務系統,辦業務太方便了!”日前,臨安昌化鎮的殷大伯通過系統和臨安區行政服務中心窗口連接,在家門口就完成了養老保險轉移接續事項的辦理。“真是省時省力。”
指尖上的政務,屏幕上的民生,一個更加智能的社會治理體系托舉起了千家萬戶的便捷生活。依托大數據,近年來臨安大力推行“就近辦”“掌上辦”“網上辦”。目前,臨安在全區布置綜合自助機82臺,創新建立“遠程視頻辦事系統”,使區行政服務窗口成功向鎮街延伸,群眾實現了家門口辦事。
數字技術深入城市生活“神經末梢”,市民感受到更有“溫度”的政務服務。而對于企業來說,只有精準對接企業需求、真正解決辦事障礙,才能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親清在線”“一鍵達”平臺的啟用,使涉企行政許可實現了在線咨詢互動;全流程電子招投標,實現“不見面開標”;稅務征納溝通平臺、發票在線領用、“非接觸式”辦稅、稅費減免政策的復核補發等應用場景的落地,大大縮短了企業納稅時間,進一步優化了營商環境。
與此同時,在看不見的背后,臨安在全省率先推出機關內部“最多跑一次”改革,搭建起政務數據樞紐,各部門間的政務數據實現暢通流轉。時間成本、人力成本大大縮減。在已有的臨安掌上辦公平臺、臨安區“晾曬臺”、機關內部“最多報一次”、基層“四個平臺”等平臺的基礎上,臨安打破部門壁壘,優化項目流程。截至去年底,臨安區級統建機關內部辦事“最多報一次”平臺已實現46個單位的336個事項上線運行,“最多報一次”實現率100%,線上可辦率100%,辦件量達到1624件。多次跑、多頭跑、時間長、環節多、簽字煩這些被機關內部詬病多年的問題,正在逐步解決。
“政府數字化轉型不是停留在技術上的概念,而是一整套的體系和運行機制。”臨安區數據資源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政府數字化轉型正在倒逼政府部門進行突破性的流程再造,“因此,我們需要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礎上,制定數據共享的規則來打破各個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從而實現有價值的數據共享。”
應用落地 精準治理 “小算法”有了大智慧
近日,臨安高虹鎮龍門秘境的3個村收到了一筆生態補償金。因每個村資源不同,開發程度不同,這筆補償金也有所不同。
差異化的背后,是一套可以對生態進行分析的系統——臨安自然生態資源一體化管理系統。通過對區域內森林與水質實施動態監測,根據森林碳匯增量與水質監測結果分析,不僅打通“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雙向轉換新通道,還建立起村民、村集體、運營商、游客等多方參與的“生態養護—效益評價—差異補償—更優養護”的生態經濟閉環。
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如何對全區所有鎮街自然生態資源增長或負債情況進行可視化持續跟蹤觀察,并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提供更科學有力的數據支撐,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難題。
依托數字賦能,開發自然資產負債管理、水資源管理、土地資源管理、環境管理、林木資源管理、礦產資源管理、地區圖表等子系統,該系統能夠量化和評價自然生態文明建設成績。
以數字賦能社會治理,以新技術補齊“能力短板”。去年,面對連續性大雨暴雨天氣,臨安依托自然災害精密防治系統集成體系,在全國率先啟用精度較高的全域性地質災害精細化調查評價和強降雨提前30分鐘精準預報預警,實現人員轉移從模糊撤離變為靶向撤離。據統計,2020年汛期,全區累計轉移6230人,撤離人員更加精準。
精細是管理的精髓。近年來,臨安區還不斷提高社會治理精細化水平,既加強頂層設計,又注重基層實踐,通過信息化、個性化、精細化治理措施,探索出一系列好經驗、好做法。如在全省首創線上社會穩定“了望哨”智慧平臺,對可能影響和諧穩定的各類事件數據進行歸集、碰撞、分析和研判,及時派單給相關鎮街及部門處置,實現了重大社會矛盾風險隱患第一時間收集、評估、化解;針對新臨安人服務管理一件事,臨安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科技手段,自主研發“新臨居”平臺,借助出租房二維碼,實現流動人口“非接觸”便捷申報登記,并打通部門數據壁壘,加載“八個找”服務應用,為新臨安人提供綜合性、一站式服務。目前,平臺注冊用戶已超過6萬人。
從用“數字”服務百姓民生,到用“數字”實現社會的綜合治理,“智慧”已逐漸滲透到方方面面,為這座城市“加碼”。
制度規范 服務靠前
“小行動”助力大提升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臨安的這些特色應用場景,也絕非一蹴而就。
事實上,去年臨安區數字資源管理局就已制定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工作實施方案和任務分解表,將94項目標任務明確了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間節點。
為了提高數據質量,規范數據管理,臨安區還推進了制度規范創新能力。先后編制《杭州市臨安區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管理辦法》和《基礎數據標準規范》《信息采集標準規范》等11個規章制度。
從服務端到治理端不斷延伸,不僅依靠完善的制度體系,還依靠一個個人的擔當作為。
在錦城街道南苑小區改造中,黨員和人才共同參與指導小區安裝智能門禁閉環系統,讓原來的老舊小區有了智能管家,為小區筑起安全屏障。錦城街道還成立“臨里紅管家”黨員志愿者服務隊,助力小區改造、后續治理和疫情防控,讓居民真切感受到科技帶來的安全與便捷。
疫情防控期間,臨安區根據防控需求,高速度開發建設疫情防控系統。“臨安一碼通”、“小臨服務”、口罩預約、“行政服務中心出入人員管控”、“工地智能復工返崗”復核,以及集中醫學觀察點機器人送餐服務等一系列系統,都在第一時間開發上線。
復工復產中,為了讓企業快速得到補貼,臨安還高標準推進親清在線“一鍵達”,部門工作人員靠前服務,調用多部門數據實現政策兌現“秒批”。截至去年12月,臨安在親清在線共上線政策26條,在全市排名前列;累計兌付金額2.65億元,兌付企業8741家,為企業快速“復蘇”搶回了速度。
“面對社會治理新形勢、新需求,我們要加快謀劃數字技術驅動社會治理創新,進一步提升社會治理的智能化水平。”臨安區數據資源管理局主要負責人說。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臨安區將重點圍繞“政務服務實現度、協同治理融合度、數據體系成熟度、數字應用創新度、數字環境支撐度”五個度,從社會治理、民生保障、交通治理、生態文明、智慧黨建、城市管理、數字文化、數字鄉村、數字產業等10個方面推進數字臨安建設,實施數字化基礎提升、數字化綜合集成、數字化應用突破三大工程,讓老百姓真正享受數字治理和數字經濟帶來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