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改革已成為浙江省全面深化改革的總抓手,數字經濟綜合應用作為“152”工作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將以工業領域為突破口,以“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為核心業務場景,推動產業數據匯聚共享,實現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在于做深做透“產業數字化”這篇文章,重點是量大面廣的制造業中小企業。持續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構建以數據資源為核心的生產體系,全面提升企業對生產、倉儲、運輸、銷售等環節的管理能力,形成以數據驅動企業生產經營的新模式,進而實現提質增效、減員增效、降本增效。《浙江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已經頒布實施,推動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和產品智能化升級,推進智能制造和服務型制造已經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從我省有關縣(市、區)分行業推進智能制造改革的實踐經驗來看,強化系統性政策供給、專家團隊供給、保障產業數據安全是傳統制造業數字化改革的關鍵。
強化高效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政策供給
隨著我省工業經濟的持續發展,廣大傳統制造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著生產設備更新、員工素質提升、管理理念迭代等現實問題。要系統性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全面梳理現行工業經濟扶持政策,形成新的數字化轉型政策體系。一方面,要按照數字化改革的理念對省級層面的工業、科技、商務等領域的政策進行起底排查,加快調整政策支持的方向,進一步加大對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支持力度,在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政策體系中提高數字化相關內容的權重,并努力在工業經濟、科技創新、數字貿易等方面形成政策合力。另一方面,要積極調動各地的積極性、主動性,按照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原則,各市、縣也要對本地政策作出相應調整,在全省形成有效的“賽馬”機制。實踐當中,我省有關地方為了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將多年來地方財政用于補助設備更新的資金,調整到智能制造方面,對于列入智能制造試點的企業,按軟件、硬件及上云投入的比例給予補助,同時,當地的政策性擔保公司給予每家試點和推廣階段企業一定的智能制造專項性擔保貸款,形成了政策合力,推動企業從比拼設備轉向比拼系統打通、比拼數據利用,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強化高水平制造業數字化專家團隊供給
產業集群眾多、競爭力強是我省傳統制造業的最大優勢。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不同的產業集群遵循著不同的發展規律,也有著各不相同的數字化轉型需求。數字化轉型要取得成功,就必須認真研究不同行業的發展規律,進而采取與之相匹配的措施。比如流程工業大多在管道和反應釜中進行,生產自動化水平較高,數字化轉型的重點在于實現智能化控制,進而建立相應的云平臺;紡織工業生產環節多,僅織布廠就有整經、上漿、織造、驗布等多個工序,數字化轉型的重點在于打通不同設備之間的數據壁壘,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對驗布等環節進行改造,建立ERP、MES系統,進而實現“行業平臺化服務”。對于不同的產業集群,需要提供不同的專業服務。因此,亟需將政界、學界以及企業界(提供數字技術供給的公司)的力量整合起來,以專家組的形式,向各地派駐工作專班。近年來,省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就采用這種模式,組織相關行業的大學教授、工程公司和IT公司人員成立專家組,派駐到新昌、江山、蘭溪、永嘉、長興等地,指導當地推進數字化改造。在進企業找問題出主意,實施一對一幫教的同時,專家組還為政府提供決策咨詢、政策指導,整合各方資源,有力地促進企業數字化改造項目落地,真正變成了政府的助手、企業的幫手、供應商的推手。目前,新昌軸承行業已經成為全省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典范;蘭溪紡織行業開展數字化改造試點以后,各試點企業效益平均提高了12.3%,差錯率平均下降至1%,織機效率最高提升5%。專業化指導、專班化運作,創造了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強化產業數據安全保障
以數字化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術與傳統制造業融合過程中,數據資源已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和企業的核心資產。我省傳統產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勢必會形成海量的產業數據。要實現“企業數字化制造,行業平臺化服務”的目標,數字化改造到達一定階段之后就必須建立行業云,《浙江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也明確鼓勵和支持企業主動上云、深度用云,提升生產和管理效能。如果不能對這些數據資源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勢必會影響企業上云的積極性,進而影響制造業數字化改造的效果。在實際調研中,我們也發現,很多中小企業對于生產數據上云顧慮重重。為了釋放產業數據的潛在價值,全面提升傳統制造業競爭力,除了加強保障產業數據安全相關技術的推廣應用之外,更要完善相關制度,進一步加快地方立法步伐,規范數據資源的使用、交易、共享,抓緊出臺產業數據利用規則和標準,平衡數據安全和利用之間的沖突。在數據產生、收集階段,要明確數據信息安全保護和商業秘密保護的基本規則,解除廣大中小企業數據上云的后顧之憂。在數據資源利用階段,要制定各主體之間的權益和責任分配規則,探索有別于傳統財產的數據交易流通模式。以產業數據安全助推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以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