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年前,中央賦予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光榮使命。一年來,全省上下找準突破性抓手,加快建立共同富裕制度政策體系,奮力打造共同富裕標志性成果。《浙江日報》自5月13日起推出《打造標志性成果進行時》欄目,反映各地各部門正在進行的探索實踐。5月20日,專欄報道我省打造高質量就業創業體系成果的實踐做法。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我省正按照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總體部署,加快構建高質量就業創業體系,全力打造就業困難人員動態清零、山區26縣新增就業倍增、浙里好創業、“浙派工匠”名片、就業服務智能化全貫通等標志性成果,著力下好共富大棋中的就業“關鍵一子”。
“如果沒有人社部門的幫助,今年春茶采摘肯定趕不上了。”開化元山茶業有限公司經理陳祖明說。今年3月,受疫情影響,開化龍頂茶采摘遭遇缺工難題,當地人社部門指導13家規模茶企使用“靈活就業”應用場景,幫助完成招工600人次,不僅解了茶企的燃眉之急,也有效帶動了全縣靈活就業。2021年,該應用場景成功幫助2.8萬人次求職,人均月增收近900元。
像開化這樣助企解決缺工難題的例子還有很多。我省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在精準服務方面率先破題,開發建設重點群體就業幫扶應用場景,打通民政、農業農村、教育等部門的數據,做到省、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五級貫通和閉環管理,實現政策、崗位精準推送。
該應用場景去年4月在“浙里辦”上線“浙就業”服務專區,可為公眾提供43項就業創業服務,已累計服務220萬人次。
聚焦重點人群、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我省在崗位創造、能力提升、托底幫扶和公共服務等關鍵處持續發力,不斷完善就業創業政策舉措。圍繞就業困難人員幫扶,明確至少提供3次崗位推薦、1次就業培訓,努力實現“人人都有較為合適的崗位”;圍繞山區26縣高質量發展,積極謀劃制定促進山區縣就業創業政策,著重從特色產業帶動就業、引進人才、支持返鄉入鄉創業等方面予以傾斜支持;圍繞勞動者就業能力提升,以打造“浙派工匠”為總目標,大規模多層次開展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實施技工教育提質增量行動,深化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探索實施“新八級”制度。通過系統謀劃實施一批重大改革,項目化推動重點工作,力爭形成產業擴就業、創業帶就業、技能促就業、幫扶保就業、服務優就業的良好格局。
各地也圍繞提升就業創業質量謀新招、出實招。杭州實施“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行動,采用導師面對面及人工智能實時政策咨詢等模式,為46所長三角高校學生提供不斷線就業服務;麗水每年培訓農村勞動力3萬人以上,1.46萬名“云和師傅”引領帶動全國100多萬名農民發展產業;天臺縣建立在校大學生庫,為本地戶籍高校畢業生提供從入學到就業的全程跟蹤式、訂單式服務。為應對疫情影響,各地積極推行勞動力余缺調劑,促進用工平衡。
在浙江,創業人員量大面廣,各地不斷完善創業扶持政策,進一步釋放“創業帶就業”的倍增效應。“去年,我的公司一度面臨資金難題。求助義烏市就業創業管理中心后,不僅成功申請到了3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中心還為我免費提供電商技能培訓。”得益于創業資金、培訓、服務“全程幫扶”政策體系,如今,朱佳佳的電商平臺經營發展喜人,年銷售額超過1500萬元,公司規模也從最初的2人擴大到40人。截至今年一季度,全省市場主體達878.38萬家,市場活躍度居全國前列。
去年以來,全省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省人力社保廳負責人表示,將錨定“勞有崗位、勞有技能、勞有優得、勞有體面、勞有保障”目標,堅持多跨協同、上下聯動、數字賦能、優化服務,努力率先構建形成以共同富裕為導向的高質量就業創業體系,打響“就業創業在浙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