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交會回來以后,我們的信心比年初可大多了。接了訂單,工廠也熱鬧起來了。但看最新進出口數據,怎么反倒是‘涼’的?”這兩天,有外貿企業和記者聊起當前的外貿形勢,有些不解。
數據的“冷”與體感的“熱”,背后其實有門道。
全國數據為什么降
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今年5月,按美元計價,我國進出口、出口、進口均同比下降。進出口5011.9億美元,下降6.2%。其中,出口2835億美元,下降7.5%;進口2176.9億美元,下降4.5%。
為什么會下降?外部需求變化是最主要原因。“進入2023年,全球經貿形勢變得極其嚴峻,下行壓力明顯加大。我國外貿領域的主要矛盾,從去年的供應鏈受阻、履約能力不足,已經轉變為當前的外需走弱、訂單下降。”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乾在2月一場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說。歐盟和美國兩大經濟體的數據,驗證了需求萎縮這一判斷。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美國4月進口總值同比下跌6.6%,出口總值同比下跌5.7%。這已經是美國進口、出口兩項數據連續第三個月同比下跌。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3月歐元區的商品進口總值為2436億歐元,同比下降10%。
再看與中國素有訂單競爭的東南亞,進出口數據同樣不好看。
越南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越南5月出口同比下降5.9%,連續第四個月出現下滑;泰國出口連續7個月顯示下滑;菲律賓3月出口同比下降9.1%。此外,印度商務部數據顯示,印度4月商品出口同比下降12.7%,為6個月來的最低點。
可以說,進出口遇冷,不單單是中國遇到的問題,而是環球同此涼熱。此外,隨著今年3月春節后復工,出口迎來了一波集中出運高峰,帶動3月出口高增長。而去年4月時,正值疫情高峰,出口基數低,推高了今年4月的出口同比增速。到了今年5月,這兩個短期因素消失,外需下滑對出口的影響就充分顯現了。
浙江數據為什么微增
在全國進出口下降的勢頭下,浙江維持了外貿增長態勢。5月,浙江進出口4242.9億元,同比增長8.9%。其中出口3074.3億元,同比增長5.0%;進口1168.6億元,同比增長20.7%。
雖然維持了增長,但增速明顯放緩。以出口為例,從前4個月的9.8%增長跌至增長5.0%。
浙江為什么能維持微弱的增勢?
其一,是搶單見成效。“去年底到今年初,浙江大量的企業自發或者在政府幫助下出海搶單,努力見到了成效。”浙江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陸菁說,半年前簽訂的訂單,最近都陸續交運,體現在出口數據上。
其二,出貨高峰趨勢漸近。“往年的圣誕用品出貨高峰期是6至8月,但今年不少供應商提出讓我們提早出貨,應該是過去幾年的物流不暢讓他們心有余悸。”有商家對記者表示。
其三,浙企在廣交會接到的訂單陸續出單。“我們省里的紡織企業接單情況普遍不錯,5月開始也陸續出貨了。”“老外貿人”、中基惠通總經理應秀珍參加廣交會時專門去了廣州友誼商店,對比孟加拉國、羅馬尼亞等地生產的服裝與國產產品的質量。“加工水平、輔料配件,都是浙江產地的品牌更勝一籌,所以,我們要對傳統優勢企業有信心。”應秀珍說。
此外,“新三樣”出口增勢延續。1至5月,浙江太陽能電池出口450.0億元,同比增長30.1%;鋰電池出口88.1億元,同比增長78.3%;電動載人汽車出口138.3億元,同比增長99.4%。
這說明,浙江的相關產業已能在全球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具備較強的競爭力和創新力。這是浙江從低端加工制造向高端制造和服務業轉變的一個注腳。
中國機電商會新聞發言人高士旺分析,“新三樣”出口保持高增速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政策環境與產業變化帶來的市場機遇,中國完備的產業鏈和供應能力以及相關政策的促進作用。從去年底的“千團萬企拓市場搶訂單行動”以來,浙江對外貿企業的政策支持從未間斷。就在5月底,浙江省又為拓市場、增訂單、穩外貿專門出臺了33條舉措。條條措施針對最新的外貿形勢,送上及時雨。比如,努力保持新興市場增長勢頭,在已發布的2023年度商務展會目錄基礎上,更大力拓展東盟、中東、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加大財政對境外國際性展會支持力度。再比如,加大對訂單充足的新能源汽車、光伏、鋰電池等外貿企業及產業鏈“鏈主”型企業要素保障力度。支持訂單充足的企業合理擴大產能,更好匹配國際市場需求。
盡管面臨全球需求收縮,但機遇仍在。不少專家分析,5月只是暫時的波動,而不是所謂的“拐點”。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認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呈現回升向好態勢,為外貿穩定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所長許英明認為,RCEP成員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東盟國家等將成為我國外貿發展的增長點,綠色貿易、數字貿易等將成為我國外貿發展的新興領域,未來有望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