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庭作坊到“隱形冠軍”,從投資全國到進軍國際,臨海發展的“番薯地”日益廣袤、根莖壯實;從懸海孤島到深水良港,從昔日灘涂到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頭門港不斷推進港口開發、產業升級,一座“開放高地”呼之欲出……
全省“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大會提出,著力推動開放型經濟水平、雙循環戰略樞紐地位、制度型開放體系“三個再提升”,加快構建高水平開放新格局,奮力打造高能級開放大省,讓開放成為新時代浙江最鮮明的特質、最突出的優勢、最強勁的旋律。臺州正開展七大突破行動,著力打造高質量貿易發展先行地、高層次對外投資策源地、高水平民營經濟總部集聚地和高能級開放合作承載地。
作為浙東沿海古城,開放,對于臨海而言,是發展所需,更要主動為之。去年7月,一紙《臨海市開放型經濟工作實施方案(2022—2025年)》出臺,為推進高水平開放錨定了發展目標,更具化了行動指南,一支由臨海市政府主要負責人牽頭的專班隊伍也應運而生。今年1月,《臨海市進一步加快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的若干意見》再出臺,擊鼓催征的號角更激勵全市干部奮楫前行。
剛剛成功捧回2022年度“浙江制造天工鼎”“科技創新鼎”“二星平安金鼎”的臨海,正以打造向西輻射內陸、向東輻射海洋的長三角高能級、雙循環節點城市為目標,統籌開放型經濟頂層設計和項目落地,加快推進開放空間、開放平臺、開放市場、開放產業、開放通道優化提升,努力建成具有區域特色的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內外聯結
暢通開放通道
在歷史的長河中,臨海就站在對外開放的前沿。數千年前,不少商人在此出發,踏上“海上絲綢之路”。
如今,頭門港區成為臨海擁灣開放的主戰場。去年,義新歐班列“臺州號”組貨從這里首發,不僅把“臺州制造”帶往歐洲,更作為浙江省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載體,發出了絲路經濟帶來生機活力的隆隆回響。
這列“鋼鐵駝隊”不斷增點擴線,深耕RCEP市場擴大開放“朋友圈”,臨海也完善多式聯運體系,構建國際物流大通道。4月,一趟JSQ車班列就將沃爾沃新能源車通過海鐵聯運銷往比利時。
水路通道也“織線成網”。隨著頭門港口岸開放,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相繼獲批,港口從2萬噸級通用泊位,改擴建為5萬噸級通用泊位,同時兼顧汽車滾裝船靠泊作業;從運大宗貨物到吉利汽車,再到邁入“港口集裝箱運輸時代”,“臺州貨、臺州集、臺州出”的開放通道進一步拓展。
臨海一邊織密對外開放通道,一邊布局對內開放通道,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浪潮。甬臺溫鐵路、金臺鐵路、杭臺高鐵以及規劃中的甬臺溫高鐵,將推動形成“三縱一橫一支”的鐵路網絡;市郊列車拉近了城市間的距離,讓沿線居民短途出行更便捷;高速公路網絡內暢外聯,逐步形成“三縱三橫三連”的開放“主動脈”。
開放通道的建設,還推動臨海牽手上海打造“科創飛地”,推動制造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成為全省最佳實踐。同時也促進了文旅融合,晉級5A景區的臺州府城文化旅游區成為長三角職工療休養的重點選擇。
因地制宜
搭建開放平臺
放眼全市,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臺州綜合保稅區、自貿區聯動創新區、跨境電商綜試區、RCEP高水平開放合作示范區等高能級平臺,成了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最突出的優勢。
在臺州灣經開區,汽車制造和現代醫藥已成為兩大支柱產業,分別入圍浙江省“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隨著吉利汽車插電混動新能源汽車項目落戶、吉利新能源純電汽車項目簽約,以高端品牌新能源整車為引領、以整車與關鍵核心零部件制造為核心的未來汽車城即將顯現。
高能級平臺孕育高精尖產業。浙能臺州1號海上風電場高效推進,一座國家綠色能源城款款而來;臺州灣新材料產業園開工在即,未來,一個以工程塑料、特種纖維材料、可降解新材料等為主導產業的高端材料集群將拔地而起……
在城市以南,另一重磅平臺——臨海高端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喜訊不斷。最近該園區被列入省級新園區創建名單,標志著臨海實現省級高新園區零的突破。華海制藥科技產業園作為首個入駐項目,年產60億片的口服固體制劑生產線已順利投產。
在城市新區,一幢商務高樓里還藏著一個科技創新平臺——復旦大學張江研究院臨海科技創新園,通過上海研發、墨爾本孵化、臨海產業化的方式,打破地域限制借智海內外,構建全球創業生態鏈條。頂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依托該平臺,引進海外人才研發了一系列高性能綠色產品,公司實現年營收大幅提升。
一進一出
激發市場活力
海外并購,是臨海制造“出海”的鮮活樣本,也是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的又一關鍵。近年來,臨海市深入實施《關于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意見》,以政策驅動持續優化并購環境。
5月18日,一個出生于德國的品牌在臨海慶祝誕生90周年。2009年,杰克控股集團收購德國奔馬和拓卡兩家公司,在臨海建起了中國生產基地——拓卡奔馬機電科技有限公司。中德雙方在品牌、技術、渠道等方面優勢互補,并實現國內的自主創新。
海外并購也重塑了永強集團的發展格局,打通了公司期待已久的外循環道路。收購德國本土戶外中高端品牌“MWH”后,該集團逐步建立了配套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務體系,形成了生產在國內、銷售國內外的新模式。
“出海”搶單,也是臨海外貿企業的看家本領。該市迭代升級出境參展政策,全面推進“百展千企”拓市場搶訂單促招引活動。截至目前,累計組織116家企業出境參展171場次,足跡遍布美國、德國、俄羅斯、越南等國家。
深化對外開放,不僅要高水平“走出去”,也要高質量“引進來”。新加坡豐樹集團在頭門港投資新加坡豐樹臨海綜合產業園,正面向國內外招引汽車及零配件加工企業入園,補強產業鏈。中國·印尼“兩國雙園”項目——紅獅500萬噸水泥進口中轉配制站項目正加速建設,預計全部投產后可增加工業產值24億元。百年央企招商局集團旗下的物流“巨鱷”寶灣物流搶灘落戶沿江鎮,投資建設電商供應鏈總部基地項目,將立足臨海、輻射全國、連通世界。
在“一進一出”間,臨海開放型經濟展現蓬勃活力。
項目為王
強勢推進“三大攻堅戰”
近期,注冊資金為1.7億元的航天長征(臨海)環境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臨海落地,臨海市航天環保工程技術研究院辦公大樓建設即將完工,研發人員也即將入駐。這個由臨海市政府主導,臨海市工投集團直接注資的航天長征項目,也是國企改革的活力體現。
今年,臨海強勢推進要素保障、招大引強、項目快進“三大攻堅戰”。項目,是臨海突破跨越的關鍵所在。今年初,臨海市便列出“三大攻堅戰”164個具體項目清單,成立專項活動領導小組,解決項目落地遇到的難點痛點,并以賽馬比拼的方式,定期對項目進展量化打分,利用考核獎懲,形成“齊心協力攻難關、你追我趕抓項目”的濃厚氛圍。
放眼長三角,臨海區位優勢并不突出,于是,臨海放大產業基礎、土地資源、營商環境優勢,設立了總規模100億元的產業母基金,打造“基金+基地”的特色模式,授權臨海市工投集團作為主體,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入場,吸引優質項目落地。
4月,臺州灣e車谷數字科技產業園項目正式簽訂戰略框架協議。當天,來自江西的鈞捷科技簽約入駐產業園,將在此搭建車載視覺智能駕駛應用研發制造基地,這也是臨海市首個子基金反投落地項目。
最近,鈞捷科技相關負責人正在新廠房規劃新產線,由臨海市發改局、自規局等多部門組成的專班正為產業落地集中解難。“鈞捷科技的加入對我們當地的汽車制造產業有著‘強鏈’與‘補鏈’作用。企業有什么困難,我們解決什么困難,力爭當年實現試生產。”臺州灣經開區管委會投資促進與行政審批局副局長王蕓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