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作為典型缺糧地區,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4畝。為了充實“糧袋子”,溫州把目光投向了總面積95.39萬畝、占全省25%的海邊灘涂。溫州海域多數屬于淤漲型灘涂,依托大面積圍墾開發更多的鹽堿地資源,能有效解決人均耕地面積少、糧食自給不足的難題。
瑞安丁山三期16、17、19號地塊墾造耕地項目,是今年2月溫州交發經營公司中標的瑞安土地整治一體化項目的組成部分。這里過去是海涂,屬于重度鹽堿地,根本無法耕種。自項目實施以來,該公司合理編排施工計劃,科學組織施工,不計成本投入人力和設備,僅6個月便完成農田整治和實現驗收入庫,共墾造水田769.12畝,消納城市棄渣28萬立方米。同時,通過改良水稻種植模式,采用鹽堿地針對性水稻種植技術與開發種子相結合,成功探索出從“改地適種”到“改種適地”的新路子,實現難利用土地的有效利用,為溫州灘涂全面開發探索出寶貴經驗。
把鹽堿地改造成豐產田,只是這家國企主業的一小部分項目。近年來,該公司充分發揮自身在土地整治領域的專業化優勢,大力實施溫州全市耕地占補平衡和建設用地復墾、非糧非農整治、灘涂鹽堿地利用開發項目,在各個縣(市、區)打造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土地整治示范樣板。
立足“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美好愿望,該公司創新土地整治模式,充分發揮自身項目管理、融資等優勢,在溫州深入開展政企創新合作。截至目前,土地整治業務已覆蓋溫州8個縣(市、區),累計中標項目3.66萬畝,已實施項目超1.89萬畝,完成耕地驗收1.21萬畝,入庫0.84萬畝。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該公司注重完成整治的“量”,更注重墾造耕地的“質”。公司導入高速公路管理理念,通過嚴把項目質量關,創新引入設計施工一體化模式,因地制宜制定17項標準化施工工藝,細化設計、施工、種植、入庫等工程管理過程要求,實行勘察、測繪、設計、施工、管理全程把控。由此所實施的項目周期縮短3至6個月,質量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均一次性通過縣、市、省級驗收復核,實現連年豐產。
注重社會責任,切實增加糧食出產。去年在樂清土地整治一體化項目中,該公司首次將后續5年種植管養納入項目實施范疇,通過引入專業種植戶、提高種植補助的方式,實現上下游產業鏈全過程集中統一管理,確保耕地既能造好、更能種好。公司還主動與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等科研機構開展交流,謀求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隨著溫州各地土地整治項目的持續推進,溫州“糧袋子”不僅得到充實,而且變得美麗。在蒼南藻溪,通過不到一年的努力,形成了集中連片的千畝方,被旅游達人視作“秋日最美的視覺盛宴”;在瑞安陶山,昔日荒蕪的桐田沙,正變身為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研學科普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