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宏觀環境與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杭州市積極適應和應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新挑戰,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工信部及相關部委出臺的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文件,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堅持以“一號工程”為統領,大力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堅定不移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全市工信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以信息經濟為代表的新動力、新亮點正在積聚放大,新舊動力轉換接續的積極因素進一步凸現。
一、1-5月工信經濟運行基本情況
1-5月,杭州市工信經濟“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生產保持平穩增長、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質量效益增勢良好、投資結構逐漸優化、新動能積聚加快成長。
(一)生產運行平穩。 1-5月份,全市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1431.23億元,同比增長7.6%(其中5月當月增速8.2%),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高3.6個百分點,較1-4月增0.2個百分點。完成工業總產值4894.86億元,同比增長4.84%,完成工業銷售產值4847.92億元,同比增長5.35%,增幅較去年同期分別提高4.55、4.91個百分點,較1-4月份分別提高0.56、0.71個百分點。完成出************貨值686.06億元,同比下降0.6%,降幅進一步收窄,其中,5月份當月同比增長3.3%,較4月份增長4.7個百分點,顯示出階段性的小幅回升。
(二)轉型成效明顯。 1-5月份,全市規上工業實現裝備制造業增加值445.43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80.15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294.9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3.5%、10.7%、9.0%,均高于同期全部工業的增幅,各項數據普遍高于全省平均。1-5月份,汽車(86.86%)、醫藥(21.84%)、計算機通信(14.25%)、電氣機械(9.38%)等新興行業增速加快、占比上升,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63.19%,對工信經濟的拉動作用更加明顯;化學纖維(-8.13%)、通用設備(-7.35%)、橡塑(-1.19%)等傳統行業持續負增長,占比降低,對工信經濟的影響逐步減弱。化學原料(-2.0%)等六大高能耗行業工業總產值1414.68億元,同比增長1.08%,低于同期全部工業的增幅(4.84%)。
(三)質量效益良好。 1-5月,全市實現利稅總額603.59億元,同比增長11.7%,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高4.69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328.44億元,同比增長15.61%,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高15.58個百分點;利潤增幅高于利稅增幅,高于工業增加值增幅,高于工業銷售產值增幅。分行業看,汽車(333.85%)、醫藥制造(78.67%)、運輸設備(49.34%)、專用設備(46.26%)等行業利潤實現高速增長,金屬制品(26.62%)、儀表設備(24.27%)、電氣機械(18.3%)等行業利潤實現較快增長;從地區看,大江東(435.41%)、經開區(55.11%)、富陽(33.02%)、余杭(23.45%)等區域利潤增速較快,拉動全市規上工業效益平穩快速增長。
(四)投資結構優化。 1-5月,全市規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68.93億元,同比增長3.2%,工業技改投資202.9億元,同比增長26.4%,實施“機器換人”項目527個,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進度87.83%。1-5月,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9%,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39.4%,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42%。在信息經濟加快發展的大環境下,杭州市產業投資重點由傳統的土地、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硬投資”,逐步轉向研發、品牌、人才和市場拓展等提升核心競爭力的“軟投資”的變化在加深。
(五)新經濟積聚增強。以信息經濟為代表的新動力、新亮點正在積聚放大,新舊動力轉換接續的積極因素進一步凸現,信息經濟已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和引領產業轉型發展的新動力。今年一季度,全市信息經濟實現增加值543.70億元,同比增長24.6%,增幅較去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1-5月,全市共實現軟件業務收入1142.58億元,同比增長18%。其中,軟件產品收入367.62億元,同比增長14%;信息技術服務收入629.03億元,同比增長30%。1-5月,完成新產品產值4387.57億元,同比增長15.6%;新產品產值率達34.48%,比去年同期提高3.33個百分點;前4個月,規上工業科技活動經費增長8.3%,高出主營業務收入增速4.2個百分點。新產品開發、生產、研制、儲備力度進一步加大,創新紅利效應不斷釋放。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新舊動能轉換接續不夠。資金、人才等要素資源“脫實入虛”明顯。工業穩增長仍面臨較大壓力,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大。在發展路徑上,依然存在對土地、資金等傳統要素的過度依賴,技術、人才、數據等新要素的作用發揮還不夠。近年來,杭州工業招商引資大項目、好項目偏少,尤其缺乏投資額大、帶動作用強的龍頭項目。產業創新有待加強。杭州市重點產業的一些領域在規模上雖然已經領先,但組裝加工能力不強,技術集成能力較弱,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如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控制系統、伺服電機等)仍然主要依賴進口。
(二)產業結構調整壓力加大。傳統產業、高能耗產業占比較大的區縣,尤其傳統工業大區,結構調整的持續壓力將進一步釋放并顯現。信息經濟產業總體偏“軟”,在集成電路、半導體等核心基礎產業的發展亟待加強。
受有效供給不足、要素制約加劇、經營成本攀升、國內外市場低迷等原因影響,傳統制造業受“去產能”和市場雙重擠壓,部分企業生產經營較為困難,傳統低端行業轉型壓力在加大。1-5月,全市虧損企業1440家,虧損面為24.70%,較去年同期提高5.11%,企業資金使用效率有所下降,應收賬款同比增長17.51%,存貨同比增長2.21%,兩項占比居高不下使得企業流動資金大量沉淀。
(三)工業投資壓力較大。調查顯示,全市除上城和濱江有望完成年度投資目標任務外,其他地區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缺口,其中余杭、富陽和桐廬缺口較大。究其原因:一是工業投資項目偏少。從目前摸排情況看,2043年續建、新開工項目共885個,計劃投資總額446億元,同比2015年(分別為1046個和670億元)有明顯下降。二是土地要素制約依然突出。目前工業用地出讓數逐年減少,用地政策如耕地占補平衡和占優補優、占水補水的規定制約項目推進,目前格力電器、廣汽、華東醫藥二期、萬向聚能城、海正藥業等一些大項目存在用地上的困難和問題。
三、下半年工信經濟走勢判斷
今年以來,國家、省、市密集出臺惠企減負政策,隨著穩增長各項舉措扎實推進,上半年工業企業百元主營業務銷售收入成本下降1元左右,降本減負卓有成效;企業家對未來的預期較去年同期有一個更好的判斷,企業家信心指數較一季度提高5.3個百分點,投資意愿有所加強;原油、鋼材等大宗商品價格逐步實現近五年來低位反彈,PPI和PMI指數持續改善,PPI負增長大幅度收窄,由1月份的-5.9%收窄至5月份的-2.8%;PMI連續三個月高于臨界點,保持基本穩定走勢。
上半年,杭州市工信經濟“穩步增長、穩中有進”,預計工業增加值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季度會有所調整,四季度將延續上半年態勢增長,年底能夠完成全年的目標任務。
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舉措
杭州市認真貫徹執行上級關于工業穩增長的系列政策文件,把推動企業降成本、減負擔、去產能作為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持經濟平穩發展的重中之重工作來抓,創新新興產業發展機制,加快形成經濟新動力。
(一)出臺惠企減負政策。今年3月初,市政府出臺了《關于降成本、減負擔、去產能,全面推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減輕企業稅費負擔、降低社會保險費、降低企業財務成本、降低企業生產要素成本、推進去產能、推進企業提質增效和保障措施共8個方面32條政策舉措,初步測算每年可減負惠企270億元。為跟進了解各地政策落地情況,5月份以來,對各區、縣(市)減負惠企政策的制定、落實等情況進行了督查,對有關條款實施細則的貫徹落實進行了調研,特別是對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有一定操作難度、需區縣(市)制定具體實施細則來執行的小微企業貼息貸款等政策進行了跟蹤了解和督辦。
( 二) 大力推進“零地技改”。今年以來,市經信委等9個市級相關部門針對“零土地”技改項目立項、節能、消防、環評、規劃許可、施工許可、產權登記、職業衛生、氣象以及審改服務等10個具體事項,分別制定出臺了10個實施細則文件,印制合訂本下發到區縣,送政策進企業。各地區結合實際出臺了力度更大、操作性更強的配套政策。截止今年5月底,全市在省工業投資(技術改造)管理系統上共完成“零土地”技改立項備案1112項,計劃總投資953.9億元。其中,開工建設799項,竣工437項,完成驗收21項,為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激發企業投資活力,促進工業有效投資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加快發展新興產業。 一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已初步形成了較完整的產業鏈,充電設施初步成網,應用規模位居全國前列,推廣應用模式引領全國,累計已推廣22131輛。今年繼續新增應用新能源汽車7500輛,同時落實工信部5G車聯網試點,爭奪國際標準的制訂權,爭取G20峰會前在云棲小鎮展示示范成果,提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新高度。二是在高端裝備制造業方面,重點推動新能源和節能環保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航空零部件、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增材打印等產業發展,推動杭州制造業向高端化邁進。三是在集成電路、半導體產業方面,著力扭轉杭州信息經濟偏“軟”局面。四是在時尚產業和歷史經典產業方面,重點推進時尚特色小鎮建設,辦好時尚系列活動,做好絲綢文化、工藝美術等經典產品國際推廣。
(四)不斷強化創新驅動。 一是加快創新載體建設。立足城西科創大走廊、城東智造大走廊、錢塘江金融港灣的“兩廊一灣”平臺,充分利用示范區這個新載體,把創業創新工作提高到新的發展水平。二是推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今年以來,共推薦4家企業申報工信部“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項目”、10家申報“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21家申報“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23家申報“制造業單項冠軍培育企業”;向省經信委、省財政廳推薦申報20個浙江省智能制造項目方案。三是以“機器換人”為重點推進技術改造項目,出臺2043年杭州市推進“機器換人”實施方案,將機器換人項目納入各區、縣(市)年度考核內容。四是不斷推進兩化融合,推進工廠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專項行動,確定了2043年試點項目100家,認定了第一批工廠物聯網示范樣板項目9個。
(五)加大淘汰整治力度。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推進去產能、推進企業提質增效,提升工信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水平,今年初開始杭州市加緊布置淘汰相關工作,積極加大淘汰整治相關工作力度。一是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二是深入推進“低小散”塊狀行業整治,三是繼續推進高污染小鍋爐淘汰改造工作,四是加快熱電企業超低排放、綜合升級改造。1-5月,全市共完成淘汰落后106家、“低小散”塊狀整治提升任務483家、小燃煤鍋爐淘汰或清潔化改造405臺、熱電企業升級改造35臺。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及舉措
下階段,杭州市將充分貫徹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盯年度工信目標任務,堅持平穩發展、穩中求進,以“一號工程”為統領,努力確保工信經濟的穩步增長。
(一)咬定全年目標不松懈。市政府下達的全年工業增加值增速目標是5%,絕對值是2940億元。1-5月增速完成了7.6%,高于目標;絕對值完成了總量的39.5%,低于41.7%的時間節點量。考慮到峰會期間工業企業環境質量保障的影響,以及中煙杭州制造部等個別“大塊頭”企業指令性減產的因素,要完成全年目標仍面臨不小的壓力。下一步將根據省市抓好當前經濟工作的部署與要求,召開專題會議,深刻分析形勢、查擺問題原因、研判后續走勢、加強預測預警、研究應對舉措、部署重點工作,確保目標完成。加強每月區、縣(市)工業經濟主要指標的通報、督查工作。
(二)抓好拉動和拖累增長的大企業。全市工業企業前20家好的企業拉動了4個百分點,前20家拖累的企業拖累2個百分點。前100家企業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為35%左右,前200家占45%左右,有針對性的抓重點企業是直接有效的方式。統計局已理出了各區、縣(市)20家好的和20家拖累的企業,由各區、縣(市)黨政領導分別上門做工作,盡最大的可能拉動增長、應統盡統。同時,繼續做好對5億元以上大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行每月跟蹤,將有關信息和問題及時向市、區領導進行通報。
(三)切實做好投資增量文章。發揮各地現有產業發展先發優勢,積極謀劃引進大、好、新項目,加強督查、對接、推動落地,力促項目早竣、早投產、早見效。一方面是繼續推進大項目實施。對500萬元以上投資項目,全面實施市、區(縣)二級聯系人制度,隨時做好項目跟蹤服務工作;對列入省集中開工的20個工信項目和列入市領導聯系的31個重大工信項目,實行定期跟蹤服務制度;對近期新引進的計劃投資8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如萬向創新聚能城項目、廣汽自主品牌項目、格力電器項目、寬帶海洋工程項目等項目,加快前期準備進度,爭取早開工、早建設。另一方面,全力推進“零土地”技改工作進度,繼續加大“零土地”技改政策宣貫力度,擴大政策受惠覆蓋面,大力推廣好的經驗做法,推廣相關操作流程和標準,進一步促進工業有效投資。
(四)加強工信經濟監測分析。一是加快信息平臺建設,不斷完善工信經濟運行監測信息系統,加大信息統計能力提升。抓好每月的企業生產信息報送工作,及時了解企業經營態勢,尤其是加強對信息經濟企業的跟蹤和監測。二是進一步加大對形勢的分析預判,及時掌握經濟運行中的突發性、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工作。三是創新工信經濟運行分析方法,研究新思路、新辦法、新舉措,切實注重分析和研判,而非簡單的數據解讀,想辦法第一時間了解情況、歸納總結、及時報送。
(五)抓緊抓好政策落實。今年中央及省市政府為抓好當前經濟工作,已密集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下一步的重點是切實抓好省市“減負惠企”政策的貫徹實施。一是進一步研究部署省政府降成本優環境政策的貫徹落實工作。二是召集各區、縣(市)經信部門和部分金融機構召開一次落實小微企業貼息貸款政策座談會,推動區、縣(市)具體實施辦法的制定和出臺。三是繼續對各地、各部門貫徹落實減負惠企政策情況進行跟蹤督查。四是利用“小微企業政策宣傳月”、“中小企業系列服務日活動”和各類培訓等時機,通過平臺網絡、微信短信及政策宣讀等形式,繼續做好減負惠企政策的宣傳和解讀工作。
(六)繼續抓好企業精準對接服務工作。一是市四套班子領導帶隊開展走訪調研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專題活動,深入企業一線,破解發展難題,營造濃厚氛圍;二是各部門和區、縣(市)主要領導對戰略合作項目及企業開展全產業鏈、全方位、全天候的組團式服務;三是建立了經信系統干部與重點工信企業“一對一”、“面對面”的精準對接服務專員制度,做到市級重點企業、區縣億元企業、鄉鎮規上企業三個全覆蓋,加強走訪聯系,實施服務周會制度,著力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難題;四是對量大面廣的中小微企業,在運用好現有8個產業集群平臺和9個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的基礎上,以“互聯網+”思維搭建中小企業云服務平臺,開展智慧化的平臺式服務,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反饋”。通過服務企業及時了解掌握企業發展動態,密切關注企業停產、倒閉等新情況,對苗頭性、前瞻性、趨勢性等問題,及時采取對策舉措,加強“兩鏈”風險的化解和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