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麗水扎根,結出豐碩成果。該市“低小散”整治啟動早、力度大、目標高、成效顯,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經驗,涌現出一個個鮮活生動的典型案例。
一、精準定位,目標為帥。該市正在推進“雙示范”(即打造“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全國全域生態旅游示范區”)行動,工業整規是重點,“低小散”整治是難點。只有目標更高,才能體現“雙示范”;只有指標更嚴,才能實現“雙示范”。該市以此為立足點,結合小城鎮環境綜合治理,從更高層面提出了“要打造浙江省生態工業示范市”的發展目標,確立了“園區外基本無工業、園區內基本無非生態工業”的基本指標。該市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整治提升“低小散”企業的指導意見》,明確“改造提升一批、整合入園一批、合理轉移一批、關停淘汰一批”的工作原則,重點整治產業政策明確需淘汰的落后生產設備、生產工藝等產能和達不到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節能降耗等法律法規要求的、以及其他違法建設和生產的“低小散”企業(作坊)。
二、掛牌銷號,落實為要。該市摸底調研非常精準,經過地毯式排查,梳理出“一組數字”和“一張清單”,數字為“全市小微工業企業(作坊)7239家,園區內3463家,園區外3776家”;清單為“分三年,完成整治提升3000家”,且每一家都標注有“入園/轉產/就地規范/關停”等措施分類,并明確時間進度表和責任單位。截至目前,該市已完成閥門、鑄造、竹木加工、石材加工等“低小散”行業整治2700多家,占園區外企業70%以上。下屬縣(市、區)舉措扎實:如龍泉《三年行動計劃》,掛牌整治600家,設專項資金補助企業;蓮都整治“大港頭(古堰畫鄉)木制品行業”,書記、區長輪流帶隊,每周7日無休,歷時2個多月搬遷入園100多家(部分合并);青田整合全縣所有閥門鑄造和精加工企業,實現“全部入園、全部重建、全部納管”;縉云將原來如天女散花、無處不在的石材加工點,全部搬遷入政府新建的石材加工園區;等等。
三、疏堵結合,以疏為主。“每一個小作坊背后至少是一個家庭,關停就意味著敲掉別人的飯碗”——該市充分體察民情、尊重民意,提出了“提升入園為主,關停淘汰為輔,先疏后關”的“方法論”。堅持在整治每一個行業的時候,首先思考“往哪里去”的問題,該市重點推進了小微園、標準廠房建設。如松陽縣整治茶葉加工“低小散”,先建赤壽茶葉加工園,標準廠房34幢面積4.14萬平方米,既安置加工戶,也著眼茶葉加工規模化,該縣茶葉加工由之前“粗加工、規模小、分布散”,轉為集聚發展,涌現一批機械化、智能化、標準化的精深加工企業,塊狀經濟效應明顯。截至目前,該市已整治的2700多家企業(作坊)中,改造提升和整合入園有4300多家,占整治總量的60%,另有合理兼并實行股份重組有400多家,兩項累計超80%。
四、產鎮融合,平臺為先。“要環境,更要產業,要潔凈,更要富民”——該市對小城鎮環境治理工作理解深刻,堅持按“一縣一品”、“一鎮一品”發展綠色產業。該市對竹木、青瓷、茶葉、石雕、食用菌加工等重點農業和特色鄉鎮,從《規劃》審查開始,就著眼分析農林產品特征,合理設置,實行“工業+旅游+互聯網”結合,推進工業體驗園區建設。截至目前,該市已建成小微園、體驗園14個,占地819.2畝,入駐企業470多家,在建園區8個。涌現出一批特色鮮明的產鎮融合典型,如松陽茶香小鎮、縉云機床小鎮、云和木玩童話小鎮等。以龍泉青瓷小鎮為例,始終堅持一二三產滲透、產鎮融合發展路徑,培育出青瓷創意設計業、文化旅游服務業、青瓷藝術會展業等新業態,實現“青瓷工藝生產+產品營銷+景點旅游”的全新經營模式,有青瓷工坊89家,帶動就業2000多人,農家樂34家,年旅游收入2.88億元。
五、聚焦節點,規范為重。“能不能在關鍵工序進行控制,消除行業性的環境污染、安全風險”——基于這樣的思考,該市在污染治理成本高、小企業為主的行業上摸索出一條“低小散”整治新路子。如云和木制玩具業,有兩個環節特別引人關注,一個是前期鋸板工序,噪音擾民、粉塵易爆,一個是后端滾漆工序,有毒有害、污染環境,而處理起來則成本很高,小企業承受不了。鑒于此,該縣建立滾漆中心、鋸板中心兩個小微園,統一規劃建設、統一環保處理,今年4月、7月都將投入運行,兩道工序全部入園,可實現木制玩具全行業“零污染”。該市像這種對特定環節進行集中治理的產業還有很多,如松陽不銹鋼的酸洗探傷環節、慶元竹制品噴漆環節等。
來源:經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