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是浙江經濟的最大優勢。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就曾指出,“民營經濟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增強經濟活力、調動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快生產力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在當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浙江經濟要繼續走在前列,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加快推進民營經濟轉型升級,努力打造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標桿省份。
發展市場經濟就要放手發展民營經濟
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強調“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推行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上再次重申:“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我們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我們致力于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并強調要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近年來,國務院先后下發了“非公經濟36條”和“新非公經濟36條”。這些都充分表明了黨和政府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民營經濟在改革開放進程中迅速崛起。改革開放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方向,這為民營經濟興起提供了重要的體制保障和發展先機。浙江具有濃厚的“重商”傳統文化,“工商為本”的經營理念和吃苦耐勞的創業精神,為民營經濟迅速崛起和壯大提供了豐厚的成長土壤。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浙江企業家善于洞察市場變化,把握市場機遇,敢闖別人不敢闖的路,敢吃別人不敢吃的苦,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涌現出一大批市場經濟的“弄潮兒”。浙江歷屆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大力破除各種體制性和政策性障礙,努力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發展環境,這為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提供了重要的體制和政策保障。
民營經濟在激烈市場競爭中最具活力。民營經濟在市場經濟發展中應運而生,在市場經濟競爭中迅速成長,民營經濟與市場經濟具有本質的天然聯系,對平等交換的競爭法則具有本能的自然適應。哪里有市場,哪里就有浙商;哪里有機遇,哪里就有民企;哪里有發展空間,哪里就有民營經濟。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浙江民營經濟形成了獨具的鮮明特色,產業“特而強”、形態“小而聚”、機制“新而活”。浙江民營經濟在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國生根開花,在市場競爭合作中做大做強。在2043年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浙江有134家,連續18年位居全國第一。目前,浙商在全國各地有600多萬人之眾,在世界各地有200萬人之多。
民營經濟在全面小康建設中擔當重任。改革開放以來,正是民營經濟的異軍突起,有力地推動浙江地區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全國第12位躍居到現在第4位。也正是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使浙江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連續43年和32年位居全國各省區首位。浙江民營經濟不斷成長壯大的過程,也正是浙江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放手發展民營經濟為大眾創業提供了充分的就業機會;放手發展民營企業為萬眾創新創造了更多的開拓機遇。民營經濟助力老百姓勤勞致富,民營經濟增加了地方財政收入,民營經濟夯實了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堅實基礎。
民營經濟是浙江富民強省的主要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強調,“民營經濟是浙江活力所在,是浙江的品牌,是改革開放的先行者,是市場經濟發展的佼佼者”。“創業創新闖天下,合心合力強浙江”,這既是浙江世界浙商大會發出的號召,也是浙江民營經濟成長和發展的歷史寫照和時代要求。
民營企業是浙江經濟的市場主體。目前,浙江在冊520多萬戶市場主體中,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占了95%以上;在438萬戶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超過九成;在浙江省百強企業中,民營企業戶數占據八成。在研發機構、科研人員、科技投入、承擔科技項目和獲得專利上,民營企業均占全省總量的80-90%。去年,在“拆治歸”和“三去一降一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在淘汰落后產能、處置“僵尸”企業的同時,又新設市場主體95.8萬戶,民營企業占了新設市場主體的98.7%。這充分體現了浙江民營企業的市場活力,體現了民營企業在推動區域創業創新中的強大動力。
民間投資是浙江建設的主要力量。一直以來,民間投資在總量上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60%以上,即使在近年民間投資出現大幅下滑的情況下,民間投資也占到全省固定資產投資一半以上。推行“浙商回歸”以來,海內外浙商紛紛返鄉投資,五年回歸累計到位資金11844億元。難能可貴的是,在經濟新常態下,浙江民間投資主動作出結構性調整,加大了技術改造、裝備制造、高新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投資,投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投資水平。民間投資不僅總量占多,投資領域也從工業生產領域拓展到基礎設施、文化產業、教育事業、醫藥衛生、養老產業等多個領域。
民企外貿是浙江開放的競爭主力。在浙江對外貿易中,民營企業一直承擔著競爭主力的角色。2043年,在全省外貿出口出現滑坡的情況下,民營企業出口逆勢而上增長6.6%,出口總量占全省75.5%,占比提高2.5個百分點,對全省外貿出口保持穩定增長作出重要貢獻。同時,一大批民營企業積極“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合作與競爭。在世界各地建立營銷網絡、生產基地、研發中心和商貿園區,并購國外生產企業、研究機構和高端品牌。民營企業成為浙江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先行軍。
民營經濟要在供給側改革中加快轉型升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營企業應該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新創造精神,正確認識、積極適應新常態,爭取新常態下的新作為、新提升、新發展”。浙江民營企業要抓住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機遇,按照習總書記“新作為、新提升、新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激發創業創新活力,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經濟轉型升級。
推進民營經濟產業結構調整。目前,浙江民營經濟總體上看還存在企業規模小、產業層次低的短板和不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給民營企業擴大規模增速發展帶來了壓力,也為民營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創造了機遇。民營企業必須認清當前形勢,厘清未來發展思路。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果斷主動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產能結構。通過創新挖潛增效,主動化解過剩產能,重新組織生產要素,抓住社會消費結構升級機會,聚焦全省重點培育的八大產業,以“互聯網+”為手段,加快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加快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鼓勵民營企業組織結構改造。家族制和合伙式的企業組織形式在現代市場競爭中已經暴露出種種弊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快股份制改造,組建上市公司,這無疑是民營企業組織結構轉型的發展方向。“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等重大舉措,為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的政策扶持和工作支持。民營企業要抓住這個轉型發展的難得機遇,從企業自身實際出發,通過企業化經營和股份制改造,加快企業組織制度創新,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引進職業經理經營,創新企業運作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切實提高綜合競爭力。
增強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發展能力。近幾年來,上規模的民營企業越來越重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培育和增強。但也有不少中小民營企業,由于對市場變化不清、技改方向不明、資金實力不足、研發投入回報不確定性等原因,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的積極性還不夠高。在當前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社會需求不斷升級的情況下,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民營企業要利用好政府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的政策,加強與各類科創平臺的合作,緊盯行業先進技術,加大科技投入,加強人才引進,建立研究機構,加速專利研發,加快技術應用,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提高民營制造產品質量檔次。近年來,浙江民營企業制造的產品質量不斷提升,市場美譽度不斷提高,但支撐高品質、高水平“浙江制造”的技術、信用和人文還不扎實。要充分認識到未來健康化、品牌化和個性化的社會消費新趨勢,高度重視信息化、智能化、標準化的發展新要求,積極利用“互聯網+”“機器人+”“標準化+”等機遇和政策,以浙商傳統優秀的“工匠精神”,大力開發新產品、提高新品質、創造新品牌,為實現浙江制造向浙江創造轉變、浙江速度向浙江質量轉變、浙江產品向浙江品牌轉變承擔起應有的責任,作出應有的貢獻。
支持民營企業配置全球要素。民營經濟“走出去”實現全球資源配置和開發,是主動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的必然選擇。過去“走出去”主要是設立營銷網點、建立生產工廠、開發礦產資源。現在要更多參與境外投資參股、控股或全資收購境外企業,增強浙江民營跨國公司在世界各國的影響力和地位。在當前經濟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博弈加劇的情況下,要根據自身產業特點和長遠發展需求,主動與外資跨國企業建立技術戰略聯盟,加強技術研發合作,參與產業協作配套,融入全球高端產業體系,努力提升在全球行業內的競爭力和話語權。
政府要為民營經濟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近年來,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民間投資、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政策舉措。然而,民營企業遇到的“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等現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依然是難以克服的障礙。放手發展民營經濟,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就要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構建新型政商關系,為民營經濟轉型升級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
保障平等社會地位。在市場經濟競爭和發展中享有平等的地位,是各個市場主體應有的權益,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題中之義。要全面落實黨和國家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切實保障民營企業享有與國有企業平等的社會地位,做到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支持民營企業依法經營、依法維權。對民營企業生產經營的監管,必須依法依規。對行政不作為或亂作為的行為必須依法追責,以增強民營企業家對市場的預期和對政府的信心。
開放社會投資領域。市場開放是市場經濟公平競爭的重要法則。要全面放開市場準入,依據負面清單的規則,凡法律法規未明確禁入的行業和領域,都要允許各類市場主體平等進入;凡向外資開放的行業和領域,都要向民間資本開放;凡影響市場公平競爭的不合理行為,都要堅決制止。要進一步消除基礎設施、公用事業、醫療、養老、教育等領域市場壁壘,進一步清除民間投資進入壟斷行業的各種門檻。支持民營經濟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促進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相得益彰共同發展。
給予有力金融支持。浙江民間資金充裕,但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卻一直是個難解之題。要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就要加大地方金融體制改革,加大對民營企業信貸支持,推進資產證券化,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加大股權融資力度。創新更多的金融工具和渠道,加快推廣專利權、商標權質押融資,開展科創企業投貸聯動試點,試行股權與債權相結合的新型融資方式。加快建立中小微企業大數據征信體系,對優質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對輕資產創新型企業要加大信貸扶持。積極推進和推廣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臺州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等試點,拓寬民間融資渠道,擴大民營企業直接融資。
降低企業稅費負擔。企業稅負過重是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熱議的話題。要切實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和各項負擔,就要進一步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實現稅負只減不增。深入落實國家和省有關降低勞動用工、物流、用能和稅費等成本的各項政策,降低“五險一金”繳費比例,規范清理涉企收費,拓寬企業受益范圍。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政策優惠力度,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積極推行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動態管理,清理和規范政府性基金附加增收范圍和標準,削減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清理取消行政審批中介服務違規收費,大幅降低非稅負擔,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嚴格實行產權保護。產權保護一直是民營企業家普遍關注的問題,也是事關公民財產權益和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問題。保護產權就是保護勞動、保護發明創造、保護和發展生產力。要切實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加快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障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財產權,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使企業家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對于侵害企業產權的行為,必須嚴肅查處,激發人們創業創新創富的熱情和潛能。
提供高效政府服務。建立高效廉潔的行政管理體制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要積極打造“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做到“親不逾矩、清不遠疏”。要圍繞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放”,就要全面實行清單管理制度,深入推進“四張清單一張網”,清理取消一批生產和服務許可證,減少政府的自由裁量權,增加市場的自主選擇權。“管”,就要創新監管執法體制,推進綜合行政執法,完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嚴格依法辦事,維護公平正義。“服”,就要建立信息共享的統一政務服務平臺,完善行政審批“一次辦結”機制,切實做到“最多跑一次”,著力打通“最后一公里”,除煩苛之弊、施公平之策、開便利之門,充分釋放全社會創業創新潛力。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