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先生提出一條著名的“微笑曲線”,用于描述制造業產品設計、加工制造、銷售服務三個階段的附加值變化。加工制造處于產業價值鏈的低端,研發設計、銷售服務是產業價值鏈的兩端,這條“微笑曲線”陡峭而險峻。如果說,中央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畫出了頂層設計的“規劃圖”,那么,如何讓微笑曲線變得平緩而舒展,這正是“浙江制造”改革落地需要描畫的“施工圖”。設計+,一個綱舉目張、點石成金的好抓手,正成為制造大省浙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點。4月6日,全省推進工業設計發展工作現場會在湖州舉行。記者觀察到,越來越多的浙商通過工業設計與傳統制造業相融合,尋找到了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新動能。戀上“設計+”的“浙江制造”,平添一雙騰飛的翅膀。
一個水槽
“設計+”成制造升級抓手
促銷價6999元的方太水槽洗碗機,僅天貓方太官方旗艦店一家,本月銷量就已經達200多臺。“方太的設計特別貼心,特別人性化。”“在德國品牌和方太中,最后還是選擇了方太。”雖然價格略高于進口洗碗機,但它尤其符合中國人洗碗習慣的獨特設計,不僅讓消費者爽快下單,使用之后更贊不絕口。
“5年時間、1000多戶家庭深度洞察、150余張設計概念草案完善、86次全面單模測試、25位資深用戶體驗全程跟蹤、40余項發明專利。”留著大胡子的瑞德設計董事長李琦,對與方太聯合研發這款劃時代水槽洗碗機的每一個細節,都如數家珍。
中國設計智造大獎(DIA)、紅點獎、“中國好設計”金獎……這款水槽洗碗機將各設計大獎收入囊中,2043年銷售規模近5億元,2017年預計將達15億元。“戀上”工業設計的方太,從歐美廚電的“引入者”,成功蛻變成中國產品的“創造者”。
不止方太、瑞德這樣的“CP”,小到一把椅子,一旦搭上設計+的快車,也陡然增值。越來越多的企業嘗試以設計改變傳統產品。“原來我們是做外貿的,一般的產品都以結構和外觀的設計為主,它的生命周期就很短。之前的產品基本上每年都得更換,有點像快消、時尚行業,被模仿得很快,導致我們長期處于惡性循環中。”浙江泰普森(控股)集團1991年成立,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具規模的戶外休閑用品供應商,但董事長楊寶慶發現,近年來,中國制造業進入轉型升級“爬坡期”,企業的成本和規模優勢正在消退。
這不是泰普森一家遇到的問題。我省傳統產業體量大、占比高,傳統制造業總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近60%,其增長緩慢已經成為制約我省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怎么辦?
楊寶慶找到了一條路:工業設計,不僅提升產品“顏值”,更包括對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公司從最初創建時僅有一個設計部門,逐步發展成為設計中心、設計院。2043年初,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二批24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認定名單,泰普森榜上有名。
經過三年研發,讓戶外折疊椅更輕便的新材料鎂合金已在泰普森產業化應用,“目前國內只有我們一家能提供將鎂合金材料結合進戶外休閑產品生產的技術,別人很難抄襲和模仿。”楊寶慶說,甚至連椅子面料也獨具匠心,不怕積滿灰塵,用水一沖干凈如新。
“當我們有了鎂合金、蜂窩面料、3D面料這些新材料、新技術做支撐后,我們的產品就獨一無二了,有了定價權,利潤率也隨之上漲,產品的生命周期也延長了。”楊寶慶說。通過自主設計,企業有效掌握了產品的核心技術、提升了產業鏈整合能力,保證了產品生產的連續性和個性化特質,也正因為如此,泰普森一躍成為浙江工業設計界的“領頭羊”。
在泰普森的展示廳,還有幾款新產品很是吸睛。“這是一款電動躺椅,當人躺著想要坐起來的時候,椅子自帶的傳感器就會及時感應,它會有一個助力,讓你坐起來時更輕松一些。”楊寶慶介紹,智能化的技術和模塊,被嵌入到了產品中。
設計+,將原先勞動密集型的傳統制造業帶上了轉型升級之路,已成為驅動浙江由“制造”轉向“智造”的一大引擎。
雙向吸引
“設計+”助制造集聚發展
一開始,國際設計咨詢公司“太極魚”的兩名德國創始人Wolfgang Obermerier和Philipp Fries,并沒考慮在湖州開設一間工作室。2009年,太極魚創意設計有限公司進入中國,工作室設在了長三角中心城市上海。
即使湖州國際工業設計中心(HIDC)一再邀請,兩名德國人依舊固執地認為,上海的工作室已經足夠。直到2014年的一天,在HIDC的撮合下,“太極魚”接到了一位湖州客戶的設計意向,遺憾的是生意最終并沒有做成。“那我們就在這里開一間工作室吧。”德國人錯失訂單后的反應,讓HIDC喜出望外。
其實,通過不斷接觸,這兩名德國工業設計師早已嗅出了“制造大市”湖州傳統產業聚集,拔尖企業不斷涌現,潛藏著巨大的設計需求。Wolfgang Obermeier認為,制造業與設計,相生相克、相輔相成,產業類型多樣的制造業企業大集聚,必定會迎來設計需求爆發性增長的一天。工作室“落地”湖州HIDC后,“太極魚”連續與當地金耐斯體育用品、老恒和、倍格曼、永藝家具等制造企業開展對接合作,2043年新增合作項目8項,設計合同總額近200萬元。
同樣跟著傳統生產要素來的,還有李培全和他的“林芊國際”。2006年,李培全在廣東佛山創立了童裝企業“林芊國際”,但是在經歷了童裝行業快速增長期后,佛山出現了勞動密集型產業低水平惡性競爭,大部分規模童裝企業遭遇發展瓶頸,止步不前甚至全線虧本。2008年,李培全在考察了被稱為“中國童裝之都”的湖州織里后,選擇來到這里,憑借5家店面,希望開創新的事業。
產業集聚,促進特色產業規模集聚效應的形成,其中就包括了童裝設計人才的大量集聚。中國織里童裝設計中心于2013年正式掛牌運營,以設計和技術手段,提升童裝產業附加值,助力童裝龍頭企業培育,成為中國童裝產業升級的“領航燈”和“加速器”。截至2017年1月,織里獨立設計師人數從2012年的500人上升為1500人。
“2014年底,我跟一些設計師朋友交流了一個月,最后將產品方向定位為簡約、森系,走環保、安全的路線。”林芊旗下的童裝,風格素簡。李培全坦言,一開始,這樣的童裝并不被業內人士看好,“大家覺得衣服沒有染色處理顏色不出挑,素雅和極簡的款式可能適應不了消費者;還有服裝上沒有卡通造型也沒有印花,不符合中國消費者對童裝的審美習慣。”
但“前衛小眾”的設計在織里有市場。事實上,2014年林芊國際的童裝設計轉型為極簡風格后,當年市場銷售額就達到2億元,大批韓國客戶來到中國找林芊國際進貨。目前,林芊國際已發展了730家專賣店,年生產、銷售服裝500多萬件,銷售業績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
三種模式
“設計+”與制造互動共舞
浙江是工業設計起步較早、發展較快的省份之一,近年來工業設計的產業規模穩步提升、創新能力持續增強、載體建設扎實推進、帶動作用日益顯現。據統計,全省工業設計公司有3800余家,近15%的大中型制造企業設立了工業設計中心或設計院,已發展成為僅次于廣東的工業設計產業大省。
設計+與浙江制造,怎樣“共舞”?
市場經濟“無中生有”的神奇魔力催動浙商內生設計部門蓬勃興起。企業內部互動,企業設立工業設計機構。像杭州三花研究院是三花控股集團自主設立的非營利性科研型企業,2013年8月,該工業設計中心被認定為浙江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和杭州市級工業設計中心。經過三年多的實踐,工業設計中心為三花的發展引進了國內外行業頂尖專家團隊和專業設計人才,工業設計捷報頻傳。以德國寶馬、奔馳、奧迪為代表的BBA世界知名企業,已把三花設計及主要產品作為工業設計的典范,希望三花盡快在歐洲選址設廠,實現“中國設計、德國制造”。三花在奔馳邁巴赫新車型的二氧化碳冷媒空調系統實現Lin控制的電子膨脹閥獨家設計配套,也已經走在全球的工業設計最前列。
產業鏈互動模式隨后勃興,大多數制造企業特別是中小型制造企業將工業設計環節發包給專業設計機構,專業設計機構將提供的設計服務融入企業的生產制造過程,以知識相關聯,優化重構價值鏈,從而提升產品附加值。像方太與瑞德,是“22年不離不棄的戰略合作伙伴”。當年,被譽為“亞洲打火槍之王”的茅理翔的兒子茅忠群有意進入灶具行業,找到當時還是浙江大學工業設計專業大四學生的李琦,想看看能碰出什么火花。李琦和同學晉常寶跑遍了市場,得出一個結論,并告訴了茅忠群:“灶具沒什么做頭,吸油煙機好像還有點意思。”1995年,瑞德設計創始人為“方太”設計了第一款產品A型機,至今國內吸油煙機大多依然是這個構造。回看二十年前李琦經過市場調研,向茅忠群提出“不做灶具,做吸油煙機”的建議,至今被年輕的工業設計師們當做經典案例來學習。
第三種是產業集群互動,工業設計產業集群與制造業集群實現了“群群互動”。傳統產業因裝上“創意設計引擎”實現了轉型升級,以制造業為依托的工業設計產業也獲得了發展的基礎,“群群互動”實現制造業和工業設計產業的共贏。像諸暨大唐襪業,按照“1家設計公司帶動10家制造企業開發100個好產品”的思路,聯合20多所高校設計團隊,培育本土創意設計公司,打造世界襪業設計中心,著力解決“低小散”問題。永康五金、義烏小商品、黃巖模具等都以工業設計為抓手,加快塊狀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