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2017年海峽兩岸智能制造暨制造業信息化高峰論壇在華中科技大學溫州學術交流中心舉行。來自溫臺兩地的6位智能制造領域專家帶來主旨演講,現場為溫企代表答疑解惑。隨后他們還深入我市康爾達、晨泰科技等企業把脈問診,提供對接服務,支招溫州制造走智能制造之路。
據悉,本次活動由溫州市科學技術局主辦,溫州市科技合作交流中心(溫臺生產力促進中心)、臺灣生產力中心、臺灣管顧鉅群聯盟協辦。臺灣管顧鉅群聯盟是臺灣首屈一指的管理顧問機構,匯聚了一批優秀的管理顧問機構,致力于打造華人管理顧問聯盟第一品牌,為華人企業提供資訊、技術研發、設計、創投融資和法律智財等全方位的管理咨詢服務。此次,雙方的交流活動也將深化溫臺兩地產業合作、共同推動兩岸制造業轉型升級。
據了解,早在2013年年底,溫州市就開始舉辦海峽兩岸科技創新與產業轉型升級交流會,成立溫臺生產力促進中心,促進溫臺科技創新交流與合作,著力推進溫州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近年來,溫企已通過該中心對接臺灣管理咨詢團隊,引進臺灣智能制造經驗。
論壇聲音
華中科技大學溫州先進制造技術研究院特聘專家蔡楓樺
生產的智能化是制造業的未來
“我覺得針對企業的智能制造是分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產品,第二個方面是生產,第三個方面是服務。這三者相加,可能是商業的未來。我認為生產的智能化是制造業的未來。我跟很多的溫州企業家進行過交流,大家眼中的智能化和智能制造是什么樣的呢?很多人會想是高度自動化、智能工廠、無人工廠等等,而我心中的智能工廠不是這樣的。一切基于數據的,而且是大數據的綜合運算的結果,反饋到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一種生產制造類型,這是我心中的智能化生產。”
建智能工廠配合公司競爭策略
做智能工廠成本很高,不見得所有的工廠都要做智能工廠,所以要配合競爭策略來制定下一步怎么做。如果改變人力結構,客服缺工、工資上漲的問題,可能要往機器人和機臺自動化方向靠攏;如果是要提高產出效率,縮短交貨前置時間,那就考慮做質量管理系統;做最基礎的,制造執行系統應該優先導入。
如果是一個營運中的工廠,那我們建議做局部的改造,先把MES、SPC的系統先架起來,然后收集信息,做大數據分析。融合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和能力,所以多培養一些信息、自動化、工程分析的人才有非常大的幫助。如果是全新的工廠,只有幾點建議,第一,要有信息化和自動化、工程分析能力的團隊;第二,要比過去預留更多的規劃時間,要和信息商和設備廠商充分溝通,起碼要三個月的時間。另外,我認為還可以尋找有智能工廠建置經驗的系統廠商來一起規劃。
對接工業4.0看工廠所需
企業主經常說,我們工廠要做工業4.0。但是你要做哪一部分呢?他們基本上回答不出來,往往只是跟著熱潮走。沒有看工廠所需而盲目去追求,往往成本更高。其中收集資料非常重要,如果資料收集不齊全,預防保養就做不到。最主要是做設備收集,光做大小設備聯網我們5年都做不完,但它的重要性就像我們造房子要先打基地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