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8日,“中國制造2025”城市試點示范考察評估組來到杭州,對杭州創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工作進行考察。
據了解,本次考察評估組由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院士擔任組長,工信部領導和中國工程院及國家制造強國建設咨詢委專家成員組成。本次考察評估工作分為現場考察和評估會兩部分:7日,專家組實地考察了余杭區、高新區(濱江)的7家企業和1個特色小鎮;8日上午,省、市領導與專家組召開評估會,針對“中國制造2025”杭州的探索與實踐進行了深度的交流。
在第一天的考察活動中,考察評估組來到余杭區和高新區(濱江),依次實地考察了老板電器、貝達藥業、春風動力、西奧電梯、物聯網小鎮、海康威視、正泰新能源和阿里巴巴濱江園區,對杭州制造業+互聯網的融合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
在所參觀的企業中,“機器換人”這一情況給專家們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在老板電器的制造車間里,工業機器人早已成為生產的主力軍,原本需要300多人的工廠如今只需50人左右,人工成本縮減了80%以上;曾榮膺我國工業領域的最高獎——“中國工業大獎”的貝達藥業,在他們的智能生產車間里,都是依靠機械手臂將藥品裝入藥盒之中,保證藥品裝配的干凈、準確;電梯行業的 “明星企業”西奧電梯,他們的現代化生產車間內,流水線上已經基本采用自動化操作,基于對機器人的深度開發,其生產線已具備高度的柔性,可以勝任各種生產要求;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民營光伏發電投資企業,正泰新能源的智能車間中,AGV(自動引導車)滿載零部件,按照預設路線自動行駛,其車間作業人員已從最初的300多人精簡到100人以內,實現產能230MW。
除此之外,還有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也讓專家們大開眼界。海康威視作為以視頻為核心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和數據運營服務提供商,充分利用了深度學習技術和云計算技術。通過他們的人工智能攝像頭內置GPU(圖形處理器),不但可以區分屏幕上的不同類型交通參與人,還可以將其交通數據實時儲存在云端;阿里云作為全球領先的云計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去年起則就將人工智能推向工業生產制造領域。其研發的ET工業大腦在流程制造的數據化控制、生產線的升級換代、工藝改良、設備故障預測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中國最大的輪胎制造企業中策橡膠,已經通過阿里云ET工業大腦的賦能,實現了混煉膠平均合格率3-5個百分點的提升。
“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核心技術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將給中國制造帶來了全新的機遇,而現在看來,杭州是最有條件做成這件事的地方。”考察現場,中國工程院院長、院士周濟振奮地總結道。
雖然第一天考察了整整7家企業和1個特色小鎮,但沒有總結歸納遠遠不夠,對于杭州推進“中國制造2025”的發展目標,專家們也有著自己的看法。
在第二天的評估會現場,專家們就對杭州在推進“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兩大國家戰略中所展現出的“互聯網+制造”特色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并為杭州城市未來的發展提出了不少建設性的意見。
其中,周濟表示,杭州申請“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本質上來說還是為了城市的發展。杭州要牢牢把握制造業,圍繞從制造大市到制造強市的目標,加快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同時,也要順應全球科技與產業革命趨勢,推進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和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大力推進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業強基、智能制造、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等“五大工程”,引領下一步革命高潮。
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院士潘云鶴說,他認為在創新驅動戰略中,如何將互聯網+智能制造融合非常重要。而杭州制造業的發展,是在一個更大的視野下進行的,和很多其他城市不一樣,這個視野概括起來就是整個經濟的轉型。
“架構清晰,體系合理,特色鮮明,路徑可行。” 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顧問朱森第則是用43個字概括了杭州的申報方案。
與此同時,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士李曉紅,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東華大學原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等多位專家也給出了自己的寶貴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