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傳統制造業大市的溫州,該如何重構在產業變革中的新角色?在“中國制造2025”的宏大戰略中,溫州又將如何對接?近日我市發布《溫州市全面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實施方案(2017-2020年)》(征求意見稿),提出未來3年,溫州全面提升傳統制造業發展整體水平的目標和要求,一場以“邁向中高端”為目標的產業升級戰役正全面打響。
裝備制造短板如何補?核心技術激活“智造”能量
在“中國制造2025”整體布局中,裝備制造業肩負了重大責任。
裝備制造業是我市傳統制造業的三大主力軍之一,近年來,我市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實現了不少突破。在最新公布的浙江省裝備制造業首臺(套)名單中,溫州電氣、泵閥、汽配、新材料等行業被認定的新產品數量比往年有大幅增加。
即便如此,“溫州制造”提質增效仍存在著智能裝備產業整體規模不大、產業鏈不完整等短板。為重塑裝備制造業新優勢,《方案》提出我市將圍繞高端智能裝備及制造過程智能化等薄弱環節,融合各種高端創新要素,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研制一批智能技術裝備,提升一批傳統智能裝備,從產品創新、管理體制創新、產業鏈各環節創新,來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而這塊短板所蘊藏的商機,正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動力。作為電氣行業龍頭企業,浙江天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一直把裝備制造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作為利潤新增長點來打造。該公司省級新產品新技術研發數達87項,新產品創造利潤占公司利潤總額的一半以上。
智能制造裝備的開發,離不開平臺的孵化和培育。根據《方案》要求,我市將大力發展研發設計、產業金融、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信息產業、激光和光電、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高端產業,推進一批高新產業項目建設。改造提升模具、鑄鍛造、表面處理、印染等基礎配套產業,推廣應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力爭到2020年,實施裝備制造重點項目150個。
傳統制造優勢如何再造?全產業鏈實現“聚變效應”
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工程。這幾年,我市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在勞動密集型的塊狀產業中全面推進“機器換人”,來提升產品質量和勞動生產率,以此抵消要素制約下不斷縮水的制造利潤。
電氣產業集群是我市一個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如今在樂清的一些工廠里,機器替代了一些重復簡單的人工操作。通過機器換人,企業促進技術創新、工藝創新、管理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樂清市電氣行業成為溫臺地區率先達到千億級規模的產業集群。
事實上,我市通過“兩化融合”、騰籠換鳥、機器換人等舉措,重點在智能裝備、智能生產、智能服務等領域頻頻發力,實現區域產業和智能制造相嫁接,打造一批數字工廠、智慧車間和機器人生產線,形成具有行業特色的智能制造模式。去年僅信息經濟的核心產業制造業增加值131.9億元,增長13.0%,這是歷年所不多見。
在具體發展路徑和目標上,《方案》提出包括鞋革、服裝、汽摩配、電氣等十大傳統制造行業的改造提升計劃和目標,并推進“互聯網+”“機器人+”“標準化+”和“大數據+”在傳統制造業領域整合應用,力爭到2020年,實施總投資1000萬元以上技術改造項目800個,其中總投資超10億元技術改造項目5個以上,新增工業機器人4000臺以上,建設形成一批產業鏈完整、分工合理、布局優化、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集群。
“軟實力”從何提高?質量品牌實現“標準化+”
或許有很多人不知情,那些國人競相追逐的時尚大牌、名品,很多都是溫州制造。像阿瑪尼、杰尼亞、范思哲、古馳等,均與溫州服裝企業實現合作。世界頂尖的服裝十大國際品牌中,有一半是在溫州服裝企業里加工。
一個尷尬的現實是,溫州生產了全國10%的服裝和20%的皮鞋,但其中多數是貼牌加工,真正創品牌的企業卻不足百家。在國際高端服裝品牌領域,溫州品牌幾乎“失語”。前幾年賣得很好的丹麥知名女裝ONLY,曾經在銀泰不用促銷就能一月賣到100萬元,而本地一款女裝的設計和面料并不遜于ONLY,但月銷售額僅為其1/5。
“研發、設計、制造、銷售再到客戶體驗,是一個完整的產品提供過程,每個環節都決定了企業的品牌形象和產品的成功銷售。”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認為,在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質量品牌戰略是重要一環,其中,把握行業標準制定權最關鍵。
正基于此,《方案》提出,未來我市將引導和鼓勵企業牽頭(參與)制訂國際、國家、行業和“浙江制造”標準,積極推動全市規上企業采用國際先進標準,建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與企業對接機制,支持企業參加國際和國家標準化組織,可喜的是,目前溫州已經完成瑞安國家汽車電氣零部件產品質檢中心、浙江省教玩具產品質檢中心和浙江省激光與光電產品質檢中心建設,爭取籌建眼鏡產品國家質檢中心。力爭到2020年,培育“浙江制造”品牌創建企業200家,“浙江制造”認證企業達到20家以上。
(新聞來源:溫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