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冬日暖陽里的烏鎮落下帷幕。
三天里,人們在擁擠的人群中興奮地尋覓著一張張互聯網大咖的面孔,日日見諸報端的網紅級企業掌舵人、奔跑在新經濟下的獨角獸企業創業者、數字領域的前沿科學家……
今年的大會上,一些“另類”的“老面孔”,卻演繹出一番新現象。
徐冠巨就是這樣一張“老面孔”。當他站上世界互聯網大會演講臺,道出“數字技術服務生產制造時代正式到來”之時,腦海中也許會浮現這樣的畫面:幾年前,傳化集團采購部門為了找到性價比高的原材料,一家家尋訪,貨比三家;物流部門為了組織運力和貨物,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聯系調遣監控;生產和銷售的計劃安排由于不夠精準,生產節奏脫節導致的損失屢屢發生……傳統制造業太渴望搭上數字經濟的快車了。
困惑不是一家企業的,而是整個制造業甚至實體經濟的;“老面孔”也不只有徐冠巨,這場互聯網盛會上,還有報喜鳥集團、三一集團、海爾集團等制造業企業。“新經濟很好,對人的服務很足,但對實體經濟的服務不夠。”“老面孔”們的訴求和期冀,謀求“新”“老”融合。
所幸,“新”“老”融合并不是“單相思”,而是兩廂情愿。在這次大會上,記者印象最深的是馬化騰對“老面孔”們的隔空回應:“過去互聯網企業是解決個人用戶的痛點,未來互聯網企業要給各行各業賦能,解決傳統企業的痛點。”
所幸,“新”“老”融合并不是口頭承諾,更有實際行動。在這次大會上,我們看到阿里巴巴、華為、微軟等企業都以實實在在的產品和細致翔實的規劃,賦能制造業,助力實體經濟。
所幸,“新”“老”融合并不只解燃眉之急,而是未來趨勢。“未來沒有純制造業,沒有純服務業。”馬云判斷。“未來只有兩種企業:一種是數字化原生企業,一種是數字化重生企業。”王文京預測。在這次大會上,我們收到這樣的訊息:未來互聯網企業和制造業企業將不分彼此,互融共生。
“誰讓瞬間像永遠,誰讓未來像從前。”放置于眼前這個大時代,這句歌詞似乎也有著些許意味。當前,瞬間迸發的靈感、交互、融合,或許正預示著未來時代大潮的走向,而我們期許的未來,也在無形中與傳統再度牽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