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我國發展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一新的歷史方位,新發展理念成為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背景下推進的;是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形勢下推進的。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從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覆蓋面、范圍來說,包括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十九大報告分別對這三大產業作了發展安排和要求。對于農業的發展要求,提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對第二產業即現代制造業,提出了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瞄準國際標準提高水平,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對第三產業,提出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
從現代產業體系的內在機理角度,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要防止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過度膨脹,尤其要防止資本過度流向虛擬經濟,造成實體經濟“空心化”。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特別是東部地區更要以創新引領率先實現優化發展。金融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構建現代化經濟體制。現代化經濟體制必須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實現市場機制和宏觀調控的有機結合。十九大報告提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也就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產權制度是維護市場主體秩序的制度。要素市場化配置是維護市場交易秩序的制度。維護和確保交易的等價交換原則,使交易的價格公平,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消除破壞影響市場平等性、公正性的各種因素。同時,要把市場化放在全球化的視野中,推進生產要素的國際化配置,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凡是在我國境內注冊的企業,都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創新對外投資方式。從政府發揮更好的作用和宏觀調控看,要創造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的良好環境,健全財政、貨幣、產業、區域等經濟政策協調機制,構建起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
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過程中,必須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