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浙江如何把握新時代的重大戰略機遇,在新的經濟發展階段中,發展新產業,打造新空間,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是當前面臨的一個重大時代課題。
進入新時代
把握新階段
2043年浙江省的人均GDP達到12784美元,根據世界銀行人均GDP高于12735美元的高收入經濟體的最新分組標準,浙江已經邁入高收入經濟體之列。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浙江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在未來15年左右,全省經濟發展將處于從工業化后期向后工業化時期的過渡階段,一個現代化的新浙江已經初露端倪,并開始顯現出信息經濟時代的新特征:一是在產業結構中服務業的產值比重持續超過制造業;二是以智慧城市為代表的新型城市空間,推動城市更加高效、便捷地承載各類要素并提供相應服務;三是移動互聯網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消費方式。
從工業化發展水平看,浙江作為中國互聯網經濟發源地之一,已經在電子商務、移動支付、云計算、信息安全等領域取得國際領先地位,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從城市化發展水平看,2043年浙江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7%,位居全國各省區第四位;杭州已連續兩年成為全國人才凈流入第一名。這表明浙江正成為高端人才和要素配置的重要樞紐。從國際化發展水平看,以G20杭州峰會和亞運會為標志,杭州開始和華盛頓、倫敦、漢堡等國際知名城市共同參與當代世界的重要議題,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從協調發展水平來看,浙江的城鄉和區域差距不斷縮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043年浙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43年位居全國第三,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32年位居全國各省區第一。生態環境方面,浙江省過去三年PM2.5年均濃度凈下降20μg/m3;地表水斷面中Ⅲ類及以上水質斷面比例達到77.4%,經濟和生態“雙提升”態勢基本確立。
發展新產業
培育新動能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浙江經濟發展能否順利完成向后工業化現代經濟的轉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浙江如何真正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八八戰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發展新產業,打造新空間,加快培育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浙江必須加快形成以信息經濟為主導,現代服務業為主體,先進制造業和綠色生態農業為兩翼的產業新格局。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表明,走信息經濟主導的產業發展之路,是浙江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必然戰略選擇。
信息作為驅動經濟創新發展核心要素的地位在不斷強化。大數據和云計算的融合正在推動物聯網迅速發展,創造出新的信息層,是公認的“陸權、海權、空權之外的另一種國家核心資產”。
信息技術帶動新一輪技術進步的態勢在持續增強。信息技術是全球研發投入最集中、創新最活躍、應用最廣泛、輻射帶動作用最大的技術創新領域。目前,5G通訊和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數字標識、生物識別、量子計算、再生能源、區塊鏈等技術都已融入商業化進程。
信息經濟推動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空間十分巨大。研究表明,信息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可以增長0.5%-0.62%。到2025年,全球經濟總量的一半將直接或間接來自于信息經濟。國內信息經濟處在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蓄勢待發的創新創業黃金期。
浙江信息經濟發展基礎良好,有能力將戰略必要性轉化為戰略可行性。
浙江信息經濟已經在部分領域實現全球“并跑”或“領跑”。云計算領域,阿里云已同亞馬遜、微軟構成云計算的3A陣營。金融領域,杭州帶領全國進入“無現金”社會,速度超過日本和美國。城市管理方面,杭州在全球率先啟動了“城市數據大腦”建設。
浙江信息經濟的增長勢能依然強勁。2043年,浙江省信息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到3911億元,占GDP的8.4%,已經是浙江省的支柱產業。全球信息經濟占比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能形成數萬億人民幣的市場空間,浙江作為信息經濟先發省份,最可能搶先將這個市場空間轉化為區域經濟增長的動力。
信息經濟主導下的先進制造業和綠色生態農業發展,本質上必須依托信息化的現代服務業發展。
先進制造業的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從制造業供給側看,智能工廠推進制造過程智能化,關鍵環節是工控系統、操作系統、開發和工業大數據利用。從制造業需求側看,能否有效對接個性化需求,推進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和供應鏈管理等關鍵環節的柔性化改造,關鍵是依托信息技術整合市場信息、挖掘細分需求。
高效生態農業的抓手是依托信息技術提高農業的生產、經營和服務水平。發展高效綠色農業,關鍵是依托農業物聯網應用,實現農業投入品和廢棄物的精準投放回收;依托農村電商,加強產銷銜接的精準化生產;依托信息技術,構建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
打造新空間
提升新動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浙江經濟發展要加快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滿足發展新產業對集聚高端資源的迫切需求,全力打造杭州灣創新型城市群發展新空間。
打造杭州灣創新型城市群將為國家轉型發展提供新動力。
杭州灣創新型城市群可以成為在全國范圍內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模范生。杭州灣創新型城市群不僅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也是中國民營經濟發源地之一,能夠以市場化的方式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杭州灣創新型城市群可以成為國家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實施的排頭兵。戰略交匯、天下浙商、第一大港、貨暢四海、電子商務、平臺集成、體制先發和文化底蘊八個方面的優勢,使杭州灣創新型城市群在海港、陸港、空港和信息港建設上實現了新突破,今后將在支撐“一帶一路”建設中不斷提升開放水平,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中堅力量。
打造杭州灣創新型城市群,是浙江在長三角城市群的新定位,有利于高端要素的主動集聚。
杭州灣創新型城市群現已初步形成與上海這一新型“全球城市”協同一體化的發展態勢,其中有15個縣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百強,A股上市公司占全國總量超過十分之一,未來發展中必將成為一個在國際國內極具浙江標識度的品牌。
打造杭州灣創新型城市群,必須加快杭甬都市經濟圈的聯動發展和極化發展,重塑區域開放新格局。
杭州國家中心城市的建設將有助于浙江加快深度融入全球城市網絡。杭州必須抓住后峰會前亞運的重大戰略機遇,不失時機推進新一輪城市國際化,在新時代的開放發展中重塑區域開放新格局。
打造國家中心城市需要杭州和寧波聯動發展和極化發展。國家中心城市以巨大國際高端資源流量為特征,背后由高濃度創新網絡化城市協作支撐。因此,必須尋求杭州和寧波都市經濟圈的聯動發展,在開放發展、服務業發展和制造業發展等方面發揮分工協作互補的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