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由交通運輸部內河智能航運交通運輸行業協同創新平臺主辦的“智能新能源船舶技術創新產業聯盟”暨“48TEU智能新能源集裝箱船”項目啟動會在湖州召開。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張成副調研員、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朱汝明副局長、武漢理工大學副校長曾春年教授參加會議。湖州市委常委王德勝副市長致歡迎詞,聯盟第一任主席、武漢理工大學內河智能航運交通運輸行業協同創新平臺主任嚴新平教授介紹了聯盟成立背景并講話,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朱英富院士作主題發言,來自聯盟成員單位的代表100多人出席了大會活動。
湖州港是全國內河億噸港,是全國首個內河水運轉型發展示范區,運力規模位居全省內河首位,集裝箱船等特種船舶占全省內河半壁江山。近年來,湖州大力發展河海聯運,推動“運石子”向“運箱子”轉變,加大港口綠色智能岸電建設,去年70套智能一體化岸電建成運行,計劃到2020年實現港口綠色岸電基本全覆蓋。率先探索智能新能源船舶研發應用,綠色航運先行示范、走在全國的前列。
智能新能源船舶技術創新產業聯盟旨在推進我國智能新能源船舶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化,實現聯盟成員的技術合作、項目合作和信息共享,并建設成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產、學、研、工程、金融”一體化的船舶高技術產業聯盟。在《中國制造2025》中,高技術船舶是智能制造十大重點領域之一。作為船舶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智能、綠色船舶是熱點主題,聯盟的成立,無疑為行業搭建了聯盟成員優勢互補、拓寬發展空間、提高行業競爭力和實現換道超車的重要平臺。聯盟成員之間的聯動,將成為產業快速發展的助推器,從而在智能新能源船舶領域形成合力,產生巨大影響。
大會公布了聯盟六大建設任務:一是構建智能新能源船舶技術質量標準體系,建立行業通用標準和準則,制定智能新能源船舶技術發展路線圖;二是構建智能新能源船舶產業信用體系,增加投資人信心,保障智能新能源船舶投資者收益;三是建立智能新能源船舶多元化優勢融資渠道,開展融資模式創新;四是開展智能新能源船舶的示范應用,實現智能新能源船舶研發的規范化、標準化、流程化;五是推進智能新能源船舶的智能化升級與智能運維;六是征集和申報具有較高創新水平的實用研究課題和發明專利,推廣有行業影響的新能源船舶互聯網智能新技術,研發智能新能源船舶。聯盟還將舉辦中國智能新能源船舶產學研用研究論壇和峰會,搭建智能新能源船舶技術的學術交流的平臺。
大會宣布“48TEU智能新能源集裝箱船”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將突破新型內河集裝箱船舶設計理念,攻克純電池動力、無軸輪緣驅動推進、船舶自主航行控制等關鍵技術,創新內河集裝箱運輸營運模式,通過從安吉上港到上海共青碼頭的實船航運示范應用。據測算,從安吉上港碼頭到上海共青碼頭,全程249公里。一艘傳統動力48標箱集裝箱船往返一個航次的柴油能耗1824升,而智能純電動集裝箱船往返一個航次的所需能耗為7208度電,按照目前的油價(柴油5.5元/升)、電價(0.7元/度)計算,智能純電動船舶與傳統船舶相比,節省近一半的能耗成本,實現零排放、無污染,低噪音,為加速推進湖州內河水運轉型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來源:省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