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四大新區示意圖 制圖 田蘭芳 記者 陳立平
日前,浙江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同意設立紹興濱海新區的批復。至此,備受關注的浙江大灣區四大新區全部成立。這是浙江省貫徹落實《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重要舉措。
四大新區第一次向世人揭開神秘的面紗,是在去年5月28日舉行的浙江省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建設新聞發布會上。彼時,四大新區是環杭州灣經濟區“一港、兩極、三廊、四新區”空間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環杭州灣經濟區又是整個浙江大灣區建設的重點。
今年4月,四大新區的龍頭——杭州錢塘新區率先獲批設立;6月,湖州南太湖新區掛牌成立;7月,寧波前灣新區獲批成立。至上周紹興濱海新區正式獲批,四大新區從揭開面紗到全部成立,剛好過去了18個月。隨著四大新區全部成立,一條西至太湖,東到杭州灣喇叭口的產業平臺“珍珠鏈”已經形成,為浙江承接上海產業溢出、深入接軌長三角打下了堅實基礎。
建設四大新區是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重大布局
四大新區誕生的這18個月,正是長三角一體化東風正勁、各地區域合作如火如荼的時候。而作為全省大灣區建設重要組成部分的四大新區,同樣是浙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這一國家戰略的重要平臺。
縱觀省政府對四新區的批復,“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成了四份批復文件的共同內容,而在四大新區的具體定位上,“接軌長三角”的意味也十分明顯。其中,錢塘新區被定位為“長三角地區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南太湖新區被定位為“長三角區域發展重要增長極”,而離上海距離最近的前灣新區則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標志性戰略大平臺、滬浙高水平合作引領區”。
在具體規劃上,四大新區也都被視為當地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的橋頭堡。設立最早的錢塘新區獲批僅一個多月后,就成立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生物醫藥產業聯盟。在今年7月召開的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上,又提出要在錢塘新區設立長三角小鎮,對接推動“張江研究+錢塘新區智造”。地處太湖南岸的湖州南太湖新區,則將以打造高質量外資集聚先行區為牽引,主動參與長三角產業合作試驗區建設,積極爭創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的協助區,探索與上海、杭州、蘇州等先進地區合作共建“經濟飛地”,打造未來的“浙江浦東”。寧波前灣新區被《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定位為滬浙合作發展區,是寧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的“橋頭堡”。
“浙江大灣區建設要始終在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這一大背景下進行推動,長三角各省市應發揮各自的特長,在不同領域加強協調,共同謀劃打造一些各具特色的平臺和載體。”省發改委主任孟剛表示。
建設四大新區是突破行政壁壘限制的重大探索
“長三角一體化的關鍵在于打破行政藩籬!”自長三角一體化升溫以來,包括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魏江在內的多名學界專家先后表達了這一觀點。
打破行政藩籬,既是長三角一體化的關鍵,也是難點。新近成立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范圍包含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三地,為打破長三角省際區域界限作出了探索。然而,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有三分之一的問題還沒想清楚,需要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探索。
浙江成立四大新區,同樣是破除行政藩籬的一次大膽嘗試。從規劃范圍看,幾乎每一個新區都橫跨了原來的多個縣級行政區域。其中,錢塘新區托管了原屬江干區和蕭山區的七個街道;南太湖新區托管湖州市吳興區、長興縣部分區域;寧波前灣新區空間范圍橫跨余姚、慈溪兩市;而最新成立的紹興濱海新區同樣包含原越城區和上虞區的部分街道。
在此基礎上,作為四大新區龍頭的錢塘新區還率先嘗試打破地市間的行政界限。今年10月23日,錢塘新區與海寧市政府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海寧“杭海新區”納入錢塘新區戰略規劃范圍,爭取突破行政壁壘,打破行政區劃限制,促進人口、資金、信息等要素的自由流動和相關領域的融合發展。
承擔了創建滬浙高水平合作引領區任務的寧波前灣新區,也正在積極探索長三角跨省(市)合作新模式新機制。據悉,前灣新區指揮部將建立對滬合作專班,推進產業、科創、人才三大平臺對接,實施教育、醫療、旅游三大領域同城,深化規劃、政策、機制三項工作協同,持續推動新區成為在長三角范圍與上海同城化水平最高的區域之一。到2022年,兩地投資合作項目將超過100個,吸引上海投資資金超過1000億元。
建設四大新區是對環杭州灣園區資源的重大提升
《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2018年版)顯示,全國已有2543家省級以上開發區,其中浙江省有120家各類開發區列入目錄。
今年以來,全國多個經開區和高新區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合并,僅浙江今年就有32家開發區向省政府報送了整合提升方案。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原所長牛鳳瑞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轉型,自貿區等開放高地日益增多,原來的經開區面臨要素成本上升、資源約束等新挑戰和困難。“探索國家級經開區與高新區的整合優化,打響新一輪升級戰,已成為當前一些經開區的重要議題。”
浙江建立的四大新區,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對環杭州灣地區產業平臺進行的一次集中整合升級。從空間范圍看,四大新區幾乎都包含了環杭州灣地區原有的多個園區。其中,杭州錢塘新區實現了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和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大國家級園區的強強聯合;寧波前灣新區則包括寧波杭州灣產業集聚區,以及與其接壤的余姚片區和慈溪片區;南太湖新區包括湖州南太湖產業集聚區核心區、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等;濱海新區空間范圍包括現紹興濱海新城江濱區、紹興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紹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鏡湖新區片區等。
根據批復文件,四大新區均采取“一個平臺、一個主體、一套班子、多塊牌子”的體制架構,在保留原有國家級牌子基礎上,同步撤銷范圍內省級以下產業平臺牌子。這一做法,既能繼續發揮國家級牌子的影響力,又對范圍內諸多產業平臺進行了精簡整合。
在產業定位上,四大新區既對部分原有開發區、高新區的優勢主導產業進行了繼承和提升,又確保符合新區自身的差異化戰略定位。其中,錢塘新區圍繞“長三角產城融合示范區”,布局了下沙生命健康產業組團、江東未來產業組團、前進先進制造產業組團、臨江優化提升產業組團四個產城融合特色組團;南太湖新區圍繞“兩山轉化”做“綠”文章,積極構建數字經濟、新能源、生物醫藥和現代金融、現代物流、旅游休閑等現代綠色產業體系;前灣新區錨定“世界級先進制造業基地”目標,重點在汽車制造、高端裝備、生命健康、新材料、電子信息等領域招引項目;濱海新區作為全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和浙江大灣區發展重要增長極,將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現代醫療、高端裝備、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