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1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夏丹 章卉 通訊員 宋桔麗)“鳳凰行動”實施3年,浙江省新增上市企業160多家,新增資本市場融資5000億元。這其中,杭州高新區(濱江)(以下簡稱“濱江”)的表現尤為突出—該區全區累計培育上市企業49家,新三板掛牌企業累計106家,新增和累計上市企業數量居全省各縣(市)區第一名。
濱江令人稱道的背后,更值得探尋的是諸多“為什么”—為什么濱江涌現出一批細分領域的單打冠軍?為什么科創板創立后濱江企業捷報頻傳?為什么上市工作成為濱江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把手工程?
濱江的答案,或是浙江各地的參考范本,亦是浙江眾多尋求與資本市場接軌的企業想參透的真經。
濱江區沿江景觀。拍友 徐青青 攝
內外協力
濱江板塊成為全省第一
2019年的最后一個月,兩家來自濱江的企業啟明醫療、當虹科技先后成功上市,鎖定了該區今年新增7家上市公司的佳績,也使得濱江上市公司俱樂部成員增加到49家。
啟明醫療上市路演現場。
從1996年東方通信上市,23年間,一塊僅72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長”出數十家上市公司,此中潛藏著怎樣的奧秘?
所謂時勢造英雄。記者注意到,自2018年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以來,濱江企業上市明顯跑出了加速度。截至目前共有5家企業獲得受理,4家企業成功上市,過會和受理企業數量高居浙江各縣(市、區)首位。
今年上半年,杭州市組織第一批7家擬申報科創板的企業及其券商團隊進行座談。不久,濱江的虹軟科技得償所愿,杭州市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盡在預料之中”。如此淡定是因為,預估市值94億元的虹軟是7家企業中的最大熱門。
“科創板就好像是為我們高新區量身定制的一樣。”濱江發改局金融科科長朱繼告訴記者,科創板開放后,平常一天至少七八家企業來咨詢相關事宜,多的時候一天要接待十來家企業,都是來咨詢科創板上市的事情。
濱江企業的爆發力不僅僅體現在科創板的賽道上。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上,濱江上市公司表現都堪稱優秀,且后備力量充足。梳理濱江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濱江成立之初的體制優勢,讓它積聚了一大批創新基因優良、成長性好的高科技公司,攢下了第一桶金。加之濱江抓住了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機遇,使得互聯網產業土壤肥沃,構成濱江良好的產業根基。
同時,一批龍頭企業的壯大又帶動了一大批行業高新項目集聚、一大批科創企業集聚和一大批優秀人才集聚,從而激發了整個區域的創新創業熱情,最終形成了良性的上市氛圍。“對資本市場而言,氛圍是非常重要的。”朱繼說。
如果說科創板開放和前兩者是客觀有利條件的話,“地方政府重視”則是有利的主觀條件。自浙江出臺“鳳凰計劃”以后,濱江馬上跟上,從企業股改、上市、融資等全流程都配套了相應的政策。同時,濱江由區發改局金融科牽頭協調區內各部門,為擬上市企業開通綠色通道。
今年濱江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還帶著各部門逐一走訪了擬上市企業,現場辦公解決問題。一家企業上市申請兩年尚未獲批,濱江區相關部門多次和企業一道與中國證監會進行溝通,每個月向企業了解最新進展,近日該企業表示“好事將近了”。對此,今年11月剛上市的安恒信息董事長范淵也有話要說:“2007年,我第一次來到濱江時,就感覺這里像硅谷。12年過去,現在回過頭來看,當初這個感覺是對的。”
“濱江有句響亮的口號‘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現在又增加了‘說到做到’。看上去幾句話很普通,但是真要做到并不容易。”范淵認為,一家企業需要構建自己的生態體系,對一個地方亦是如此。濱江產業土壤肥沃,但這還不夠,企業發展要靠政府營造的良好生態。
除了服務到位,濱江在支持企業上市上也舍得真金白銀投入。記者了解到,濱江區對擬上市企業股改過程中產生的對區貢獻都以各種形式進行返還。區內一家互聯網企業因此兌現了1億元的返還。
企業上市意愿足,政府配套政策給力,濱江這個“全省第一”水到渠成。
提前布局
建設梯隊培育資本叢林
在國內,上市企業集聚的縣(區、市)并不少見,且不說本省的余杭、新昌,鄰省江蘇的江陰就是一個最強的例子。截至今年11月末,江陰憑借49家上市公司、54家新三板掛牌企業,穩坐“華夏A股第一縣”。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當許多民營企業對資本市場一知半解時,江陰企業已率先踏上上市之旅,形成了中國資本市場獨特的“江陰現象”。通過上市,江陰不僅解決了民企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也推動了企業規范化治理,為下一輪大發展積蓄了能量。
梳理濱江和江陰兩地的上市公司,不難發現,兩者的產業基礎迥異,濱江以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為主線,而發達的制造業則是江陰的底色,擁有揚子江船業、陽光集團等制造業龍頭企業。然而兩地卻又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即有意識地培育打造上市公司的資本叢林。
2018年1月9日,一篇關于“丁香園從哈爾濱到杭州的故事”的文章在網絡上熱傳,作者是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十余年前來杭州創業的李天天覺得,專業醫療杭州并沒有什么優勢,“沒準備在杭州待多久,當時打算是在這里注冊個公司,做幾個月就回北京。”沒想到落戶濱江后,濱江區政府給了丁香園一系列政策福利。最觸動他的是2008年最困難的時候企業去融資,材料遞上去不到8天就審批下來了。
10年之后,丁香園不再孤單,濱江把西部入城口的智慧新天地園區作為發展智慧醫療產業的平臺,大力發展智慧醫療網絡服務業及其裝備制造業。
濱江板塊的神勇在于,不僅政府有意識地布局前沿產業,企業自身也在求新求變。大華、網易等濱江企業通過二次創業創新又涌現出零跑科技、網易嚴選等一批新的骨干企業。眼下,濱江已經建立22家IPO和40家“pre-IPO”擬上市企業梯隊,形成“領軍企業+骨干企業+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創業企業”集群。
全新開始
堅守實業再創新是王道
是固守產業資本的運作模式,還是以“實業+資本”雙輪驅動?這并非一個單選題。在中國,堅持不上市的好公司大有人在。作為中國頂尖的高科技公司,華為至今堅持不上市。杭州本土企業農夫山泉在今年主動終止10年輔導路,退出了擬上市公司的隊伍。
今年濱江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帶著各部門逐一走訪擬上市企業,現場辦公解決問題。濱江上市潮的背后,是企業對資本市場渴求的自主驅動,還是在政府號召下的跟隨?
范淵和安恒信息的故事就是最好的回答。和濱江很多互聯網企業一樣,范淵是海外歸來創業的科技派,對于納斯達克非常熟悉,“科創板完全有機會成為中國的納斯達克,真正開始集聚一些具有科技創新實力、硬科技的企業。而且科創板這個舞臺也會鼓勵這些企業今后更加專注于核心技術積累。”
安恒信息在2007年成立,直到今年11月5日才在科創板上市。早有上市打算的范淵在公司上市和保證充足的研發投入之間,選擇了后者,此前一直暫緩上市計劃。前幾日記者再訪范淵時問他“今天股票怎么樣?”“這幾天忙得都沒空看”,說完他掏出手機看了看,“還可以,今天漲了”。依然斗志昂揚的范淵堅定地告訴記者:“我告訴團隊和員工,不要老是看股票,重要的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從2007年回國創業到今年,剛好一個12年輪回。開啟安恒2.0時代,需要更大力度的研發、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為客戶提供更新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有一個典型的案例。加拿大高科技企業北電網絡成功上市后,不但沒有駛入長遠發展的軌道,反而因為研發方向失誤和一連串草率的并購,埋下了日后沒落的禍根。在2009年1月14日向法院申請了破產。這家成立于1895年的百年科技巨頭就此終結。北電之死,令人唏噓。這是一個值得浙江高科技企業警醒的經典案例。
拋開一切,回到原點:為何上市?僅僅是融資,一夜致富?還是推動公司構建現代化的公司管理制度體系,成就一番事業,發展一個產業?
對已經嶄露頭角的濱江上市公司而言,上市不是終點,而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對于正在謀求與資本市場親密接觸的濱江企業而言,這可能是值得創始團隊捫心自問的。
說易行難,一切留待時間來檢驗。無論如何,不管安恒信息還是啟明醫療,抑或是其他已上市或準備上市的濱江企業、浙江企業,以上市為實現更好發展的契機,堅守實業,持續創新,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