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民營企業是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創造了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完成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占了我國90%以上的企業數量。改革開放40多年來,民營企業在推動發展、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和擴大開放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是黨中央的一貫方針,這一點絲毫不會動搖。”12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印發。全文5523字,共8個部分,28個條款。“人民財評”圍繞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完善精準有效的政策環境、健全平等保護的法治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等5個方面進行解讀。
“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健全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民營企業體系”、“完善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支持制度”、“健全民營企業融資增信支持體系”、“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賬款長效機制”……《意見》提出了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一系列措施,要求從五個方面完善精準有效的政策環境。
“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民營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面臨的最直接問題。要解決問題,就要先正確理解:“融資難”、“融資貴”現象不能簡單歸結于“姓國姓民”。
大多數民營企業是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在債權融資方面較為困難,這是世界性的難題,其主要原因是中小企業相對資質較差。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客觀存在信用歷史短,財務規范透明度較弱,資產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現金流不確定性相對更高等問題。因此,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出借貸款時,更愿意將錢借代給規模大、現金流穩定、有抵押物的企業,更傾向于服務具有規模優勢、風險更低的國有企業。——這源于金融行業規避風險的天性,而非對企業性質的歧視。
“融資貴”現象的出現,也有其客觀因素。除了資質相對較差,一些小微企業壽命較短,不夠重視企業信用,導致違約率較高。雙重因素疊加,才使得中小企業信用環境惡化,必須依靠抵押物擔保融資。而小企業本就缺少固定資產,加上銀行內部的追責及激勵機制,民營企業融資就更難了。
“融資”,成了民營企業翻不過去的一座高山。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多管齊下、打好政策組合拳。近年來,在破解民營企業融資困境方面,改革的力度大、創新多。本次出臺的《意見》,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將這些改革成果進行了系統性的梳理,并以頂層設計的方式固定下來,形成完善的、精準有效的政策環境。
在間接融資市場,從完善體制機制入手修訂原有不合理制度。一方面,如果貸款出現了損失,只要信貸人員恪盡職守,可給予免責;另一方面,加強金融機構內部風險控制管理,最終做到讓銀行業、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敢貸、能貸、愿貸”。此外,還積極鼓勵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機構充分發揮在本地區、本領域內的獨特信息優勢,形成更加活躍、更加有效的金融市場,調整后的金融結構也將與經濟結構更加匹配。
在直接融資市場,一方面持續深入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從科創板的落地,到推進新股發行常態化,再到設立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力求使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行業、不同性質的企業都可以獲得資金支持;另一面,面對存在股權質押風險的企業,積極組織紓困資金跑步入場緩解其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數字化、科技化在金融業的持續推進和普及,許多銀行都在銀稅互動、供應鏈等新模式上邁開腳步。《意見》以文件形式提出:“健全民營企業融資增信支持體系,積極探索建立為優質民營企業增信的新機制,以市場化方式增信支持民營企業融資”,可謂恰到好處。金融機構通過大數據等金融科技手段,積極探索支持企業融資有效方式,將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民營企業無抵押就難貸款的困境。《意見》通過完善政策環境,彌補中小型民營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存在的信用歷史短、資產規模小等天然短板。
人民財評:優化市場環境,讓民營企業參與競爭更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