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張斌表示,從過去的經驗來看,按受損程度排序,非金融企業利潤損失最嚴重,其次是政府公共財政收入,再次是居民部門的勞動報酬;非金融企業當中,小微企業和勞動密集型服務企業受損尤其突出。
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判斷:“疫情沖擊及復工進程將使得一季度經濟明顯走弱。不過,在疫情拐點及返工潮后,二季度投資有望逐步回升,但消費、外貿的修復將有所滯后。服務業相對工業受到的沖擊更為持久。與非典時期相比,由于受到更多結構性減速掣肘,本輪疫情結束后經濟修復的幅度將更為緩和。”
張斌認為,疫情對經濟發展的潛在風險不容忽視。首先是短期內的信貸風險。房地產銷售大幅下降勢必伴隨著住房抵押貸款大幅下降,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大幅下降勢必影響到地方政府基建。近年來住房抵押貸款和基建相關貸款在我國新增貸款中占比超過60%,如果二者雙雙大幅下降,再加上企業貸款難有起色,全社會新增信貸可能面臨風險,這會嚴重打擊全社會新增購買力和總需求,給宏觀經濟帶來新的壓力。
其次是地方政府收入和支出缺口放大的次生傷害。地方政府收支缺口放大,可能會延遲一些經常性開支的正常支付,會讓一些對抗疫情的優惠政策難以真正落地,會因為資金問題延遲項目開工,會從不合理渠道籌措資金,這些都會給接下來的經濟運行帶來新的壓力。
再者要關注疫情在國內大幅度緩和后會不會長期存在,新冠病毒會不會在國外大面積傳播及其對全球經濟帶來的持續負面影響。
伍戈表示,房地產政策因城施策依然是主旋律,但房地產政策需要適時調整。
張斌認為,住房抵押貸款不僅關系到房地產企業銷售收入,也關系到房地產部門產業鏈和地方政府基金收入,是保持經濟活力的重要支撐。對住房抵押貸款的政策限制需要根據地方情況因地制宜,給地方政府留下更大的政策靈活性。房地產信貸相關政策調整并非專門應對疫情沖擊,但能對沖疫情沖擊下房地產銷售下降帶來的連鎖反應。
當前,政府采取了鼓勵復工的優惠政策措施,中央出臺了幫助恢復物流的一攬子措施,出臺了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繳費、緩繳住房公積金等措施。張斌建議,除了已經出臺的政策,還可以進一步考慮對勞動密集型服務業給予1—3個月的稅收減免,給低收入群體發放消費券。
張斌認為,從政策工具角度看,財政政策應發揮主力軍作用。他建議,中央政府盡快發行1萬億—1.5萬億元特別國債,填補商業信貸下降的缺口,保持廣義信貸穩定增長;以最低的成本彌補政策優惠和抗疫情相關支出帶來的財政收支缺口,防止地方政府收支缺口放大帶來的次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