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何因地制宜在“兩山”之間合理轉化,考量著一座城市的智慧和勇氣。
慈溪是全國百強縣級市前十的領跑級選手,工業經濟發展活躍,數以萬計的創業企業在此扎堆。有別于利用良好自然生態環境發展生態旅游、綠色農產品來打造“金山銀山”的路徑,慈溪全力謀劃綠色集約的產業生態、城市生態,培育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慈溪建設創新活力之城。
生態優勢就是發展優勢,這其中也包括產業生態。慈溪高質量書寫“兩山”轉化創新實踐,關鍵在于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之間的傳導關系保持通暢,促進資源配置的動態均衡,實現“生態與經濟齊飛、美麗與發展共贏”。
“兩山”轉化為慈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去年慈溪GDP總值1898.64億元,同比增長6.2%,還連續四年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稱號,并且成功創建成為國家園林城市。
工業經濟注入綠色動能
今年上半年,“太極環保”倒推上游電鍍污泥設備的研發數據,新研發的電鍍污泥資源綜合利用生產線斬獲1億多元訂單。企業也因此從環保“配套”企業一躍成為環保成套設備制造商。
“太極環保”的前身是一家高污染的銅材廠。企業自主研發,利用鋼鐵廠煉鋼后產生的廢鋼渣作為吸附劑進行高效脫硫,成功走出了一條“以廢治廢”的綠色循環經濟產業路線。這是慈溪眾多企業注入綠色動能,煥發新生機的縮影。
綠色發展是工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慈溪傳統產業之一的汽配業,面臨著下游整車產品價格下降,以及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雙重壓力。開展綠色改造從而提高整體利潤,成為推動汽配行業持續發展的新動能。如今該產業在綠色設計、綠色技改、綠色制造、綠色產品及產業化上的步伐不斷加快,大力推進綠色發展,既降低了慈溪汽配企業的能源成本,也加快了產業的轉型升級。寧波法萊欣科技有限公司已開展兩輪清潔生產,去年,該公司又購置或節能改造43臺壓鑄機、5臺省電式保溫爐等設備,每年可節省成本160多萬元。
綠色動能的另一個題中要義便是高效集約。慈溪通過實施企業分類綜合評價、“標準地”改革,規范提升“低散亂”企業,引導企業內部“挖潛”,不斷提升“畝均效益”。
2019年,“公牛集團”實現畝均稅收95.83萬元,畝均增加值541.38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40.69萬元/人。“公牛集團”以優異成績答好高質量發展答卷,成為慈溪“畝均論英雄”的領跑企業之一。
慈溪在產業引進中,是否符合“畝均論英雄”綜合指標也是硬杠杠之一。在慈溪濱海經濟開發區內,年產30萬噸環保石塑材料項目一期二期總投資4億美元,項目占地180畝,預計投產后畝均工業增加值可達600萬元,畝均稅收超過30萬元。年產5億只墻壁開關及配套配件生產基地項目投產后,預計畝均工業增加值811萬元,畝均稅收98萬元。
現代農業凸顯集約效益
一枚小小的雞蛋里,就藏著慈溪現代農業產業的精萃。400畝養殖區域內,培育著25萬羽小雞的3幢小樓,與可容納75萬羽蛋雞的9幢雞舍毗鄰而立;6列8層的飼養設備有序運作。從蛋雞喂養到雞蛋采集再到產品包裝全部實現自動化,蛋雞場每天產出雞蛋約70萬枚,每年可輸出雞蛋2億枚。
這是慈溪正大蛋業有限公司每天在上演的現代蛋雞養殖智能場景。“離開土地,住進工廠”,據了解,像正大蛋業這樣的現代化種養項目在慈溪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里遍地開花。目前,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已入駐企業20家,注冊資本累計18億元。
在慈溪,聚集生產要素,推進綠色產業集群發展,構建高效集約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是農業的主攻方向。慈溪實施省“12188”工程和寧波綠色都市農業示范區工程,累計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個、省級農業特色強鎮3個,浙江省示范性農業全產業鏈蔬菜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8億元。
坎墩街道都市農業生態園半島花卉農場的30多畝地里,農場主陳速超念完大學貿易專業后,在2015年下決心當上了“職業農民”。因為被知識“武裝”過,他種田也透著知識味兒:為了減少快遞成本,他盡量讓盆栽土輕量化;根據每月線上銷量統計,他迅速淘汰掉“冷門”品種……
有知識就是不一般,半島花卉農場當年就實現盈利。去年一年,更是賣出了6萬多棵盆栽花卉,銷售額近200萬元。“利潤將近對半。”陳速超藏不住眉眼間的笑意。
像陳速超這樣的“新型職業農民”正是慈溪構建高效集約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主力軍”。全市通過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已有1000多人,其中三成以上是大學生涉農群體,他們有知識、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
為扶持“新型職業農民”,在坎墩街道都市農業生態園、大學生農業眾創園、青創農場“三園合一”的3000多畝土地上,政府提供農業配套設施,大學生拎包即駐。小而美、小而特、小而精的特色園正在成片崛起。
綠意扮靚城市顏值
一座城市,不僅要經濟發達有“體魄”,更要環境優美有“顏值”。
在慈溪周巷,村民飯后散步走累了,有一個好去處,那就是家門前的“口袋公園”。臨河而建的平王社區“口袋公園”是附近村民最喜歡去的地方。鎮政府投入150萬元對該區域進行提升改造,除了配套更新長凳等一些基礎設施外,公園里種起了花草樹木,立起了風景墻,為小公園增添了幾分景致和情趣。這里既能歇腳觀景,又能納涼聊天。
近年來,這樣的“口袋公園”周巷有53個。在村民看來,“口袋公園”雖然地方不大但也像模像樣,環境整潔、綠意充盈,給了他們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慈溪很早就編制了《慈溪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確定了“一環、兩楔、三廊、四軸、多園”的綠地系統結構,目標是把慈溪建設成為長三角現代化的園林城市。
近年來,慈溪自然資源規劃部門又編制了《慈溪中心城區城市雙修規劃》,采用近自然的方式對城市綠斑進行修復,重點針對潮塘江生態綠地和烏山公園,減少對原有自然生態的破壞,通過森林撫育、公益林管護、濱河綠帶延展等,修復自然形態,完善配套設施,重建植被群落,打造城市綠肺。同時,慈溪還打造了濱河綠廊,主要打造新城河、潮塘江、漾山路江兩岸空間景觀,對沿岸建筑尺度及風貌進行整治,對駁岸綠化帶進行植草溝雨水濕地的改造,使雨水得到進一步的沉淀、過濾、凈化和調蓄。
公園、小游園是慈溪城市的客廳。“300米見綠、500米見園”,慈溪中心城區擁有以峙山公園、教場山公園、城市生態公園、文化商務區中央公園等為代表的14個公園廣場。截至目前,慈溪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0.6%,綠地率達35.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2平方米,城市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80.2%,建成面積超200公頃的城市生態公園。
如今的慈溪,是一座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活力之城,也是一座與青山綠水相依相伴的幸福之城。從花團樹木簇擁的公園到綿延的新城河兩岸景觀綠化帶,再到風景秀麗的城市綠肺森林公園,滿目青翠令人心曠神怡,慈溪正逐步把生態優勢轉化成城市發展的優勢,城市形象提升,宜居指數提升,最終吸引人才、資本、項目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