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場選址如何評估風資源,地形復雜的山谷怎樣合理建設風力發電機,風電場建成之后風功率曲線如何驗證……
過去,這一連串復雜的問題難以精準測量計算,而現在只需一臺小小的多普勒測風激光雷達就能解決。
近日,在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產研院)看到,一項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發的前沿成果,經過江蘇產研院二次開發,投入青海的風電場使用后,發電量提高了3%。
8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強調,上海和長三角區域不僅要提供優質產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給,支撐全國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長三角區域匯集著全國近1/3的研發經費支出、1/3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5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高新區。作為我國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三角正不斷加深創新融合,為區域乃至全國提供更多的科技供給。
創機制,研發技術與高質量發展緊密對接
“聽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我備受鼓舞。產研院成立以來,一直就為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江蘇省產研院院長劉慶表示,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產研院下一步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今年4月,“高新區工業廢水近零排放及資源化利用項目”獲科技部正式立項,率先在長三角開展試點示范。這只是長三角構建區域創新共同體的12個項目之一。12個項目中,長三角合作單位超過40家。
最新發布的長三角區域創新協同指數顯示,從2011年的100.00分(基期)至2019年的204.16分,總體指數得分已經翻番,同比增長11.17%,年均增速達9.33%。
上海不僅是帶動長三角發展的龍頭,也是高水平技術成果供給的源泉。
上海市科委創新服務處副處長梁冰介紹,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三省一市聯合承擔國家重點研發項目超過100項,獲批國家資助超過18億元。
在最尖端的量子通信領域,長三角已形成創新鏈上不同節點的錯位協同。上海市組建量子科學研究中心,在新型量子材料與關鍵量子器件等前沿方面開展研究;南京大學在超導量子計算和模擬基礎研究方面國內領先;浙江阿里巴巴達摩院完成第一個可控量子比特的研發工作;安徽全力支持中科大在量子通信領域領跑全球。
劉慶說,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省產研院調研時指出,要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實際上就是把技術創新與高質量發展結合在一起。”
目前,江蘇省產研院已與80余家龍頭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向市場轉移轉化技術成果4500多項,服務企業累計超過15000家。
搭平臺,高水平資源與產業需求深度融合
過去,哪里有資源,哪里就有圍墻;現在,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合作。長三角的科技資源,正編織成一張網。
2019年9月,科越醫藥(蘇州)有限公司通過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查找與預約,找到了上海藥明康德新藥開發有限公司,獲得了抗體、化合物測試試驗等服務,有效縮短了新藥的研發周期,降低了研發和投入的成本。
目前,這張“網”上已集聚包括上海光源等在內的重大科學裝置19個,科學儀器31391臺(套);各類科技人才20萬;各類科研基地2665家。在這個被人們稱為“包郵區”的區域內,科技企業足不出戶就能縱覽長三角科技資源信息,輕點鼠標就能預約使用。
2019年5月,在安徽蕪湖,由浙江大學倡議,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共同發起的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正式簽約成立。
當年9月,該聯盟就發布首批項目,包括南京大學牽頭的量子材料與物態調控創新創業中心項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牽頭的“面向未來”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一體化培養項目等。今年6月,第二批合作項目如約而至,聯盟深化合作走上了快車道。
“長三角的地理空間、人力成本和環境負荷都已經很大了,未來我們發展什么?”劉慶認為,就是要利用已有的優勢發展研發產業,輸出技術商品。
原來只服務于江蘇企業的產研院,在長三角一體化加速推進后,有了新想法。“我們正在和三省一市的科技部門共同推動建設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把創新資源、載體和產業需求深度融合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建立起來。”劉慶說,長三角有責任也有條件成為科技創新的策源地,原創技術的產出地,推動全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技術供給地。(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