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硬漢式”單一制造,轉型為“剛柔相濟”的服務型制造,已成為中國制造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所趨。日前,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中國服務型制造大會上,重磅發布了《服務型制造區域發展指數(2020)》報告。
報告由中國服務型制造聯盟牽頭,聯合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等共同編制,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為評價對象,基于發展環境、工作基礎、發展成效、融合程度等四個維度的評價指標體系,對地方配套政策制定實施情況、地方制造業企業轉型成效,以及人才培養激勵機制等多項具體指標進行評價。浙江服務型制造發展指數全國第一。
那么,浙江制造是如何“化剛為柔”呢?
什么是服務型制造
“牽著奶牛賣牛奶”
杭州制氧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明經常愛講一個關于“奶牛和牛奶”的故事。
“制造企業保持年輕態,關鍵技術的突破力是其一,學會‘牽著奶牛賣牛奶’是其二。”在2020中國服務型制造大會上,蔣明又一次用杭氧集團向服務型制造轉型的實踐,向大家展示了一個“年至古稀”卻活力四射的制造企業新風采。
央視大型紀錄片《大國重器》中那場讓人手心冒汗的比拼令人印象深刻:一場比拼在龐然大物間展開,6套來自德國巨頭林德,已經順利出氧;6套來自杭氧集團,今天第一次試車。最終,杭氧設備的數據定格在99.87%,高出99.6%的行業標準,試車成功。杭氧集團自主研發的空分設備最終用實力證明,它足可與德國進口設備匹敵。
“以前技術不高端,只能賣設備,隨著關鍵技術突破,設備走向精密化、體系化,必須要賣服務,不僅是技術支持的服務,而且是用戶甚至整個工程需要的建設和管理服務。”蔣明說。關鍵技術突破的同時,這家老牌制造企業開始了一場新的“冒險”——向產業鏈上游開拓工程總承包業務,向產業鏈下游開拓氣體銷售業務,從之前賣制氧設備的一錘子買賣,逐漸轉型為提供氣體產品銷售的服務商。目前,全國40余家氣體子公司銷售額超過了杭氧集團總銷售額的六成。
杭氧集團“牽著奶牛賣牛奶”的故事,是對浙江乃至中國制造業轉向服務型制造的一個生動注腳。
首屆國家制造強國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印建安,在研究了眾多國際知名企業近30年的發展歷程后發現,全球制造業巨頭早已開始了從制造向服務型制造的轉型。比如,歐洲裝備制造業市場60%以上的利潤來自于服務收入;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通過服務所創造的價值,相當于其海外工程承包總額的70%。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轉向服務型制造的嘗試,讓浙江的傳統制造者,不但觸摸到了世界潮流,而且觸摸到了中國廣闊的內需市場。
中國服務型制造區域發展指數(2020)
數據來源:中國服務型制造聯盟 制圖:戚建衛
杭州老板電器有限公司總裁任富佳有一個中式廚房的故事。雙菇蒸雞腿、繆糟豬蹄、麻油沙姜雞、香橙蒸蛋……每天,有越來越多吃貨加入老板電器的粉絲“板栗”戰隊,跟著老板電器中式烹飪學院的大廚,在家做出美味的中式菜肴。今年國慶、中秋雙節前夕,老板電器還推出“大師請上門 家宴出新味”活動,由經驗豐富的五星大廚親自上門,為一戶三口之家烹飪了一場難忘的家宴。
成立行業唯一的中式烹飪學院,與知名餐廳主廚、美食達人等餐飲界權威人士,共同展開中式烹飪探索,成為老板電器轉型的新嘗試。在廚房里,老板電器發現了中式烹飪曲線。目前,公司已開始建設中式烹飪曲線數據庫,通過AI人工智能精準追蹤時間和溫度兩大核心指標,掌控每道菜式的烹飪節奏,進一步推動廚電的智能升級。截至目前,已經收集了超過3000道中式經典菜品曲線。
如今,基于中式烹飪曲線數據庫的技術創新成果已經開始落地,如“一秒控煙技術”、蒸烤炸一體機的專業曲線輔助、洗碗機根據烹飪后餐具濁度情況的自動清洗曲線等新技術均來源于此。
“民以食為天,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永不停止,我們廚電產品服務美好生活的空間就會足夠大。”任富佳說。
長期研究浙江制造業轉型的浙江工商大學教授李靖華認為,越來越多浙江制造企業正紛紛嘗試轉型服務型制造。中國內需市場的消費升級,為浙江制造走向服務型制造提供了更多可能,而超大市場規模,又為這一轉型提供了足夠的空間。
浙江省經信廳副廳長岳陽介紹,目前,浙江有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19家,省級示范企業236家,良好的服務型制造生態正在形成。如寧波海天集團從生產制造商到制造能力分時服務提供商,杭汽輪集團的汽輪機遠程監測、運維等全生命周期服務,報喜鳥、慈星針織的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等。
如何轉型服務型制造
圍繞主業創新服務
“開拓服務型制造的企業,與單一的傳統制造企業相比,日子普遍要好過一些。”經過對幾百家國內制造企業的調研,印建安發現了這一現象,“或許你難以想象,青島一家電機制造企業做起服務來,毛利率竟能達到60%。”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浙江制造企業面臨巨大壓力,這加速了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那么,浙江的傳統制造企業該如何抓住轉型服務型制造帶來的新機遇,讓自己不掉隊甚至跑到前面呢?
李靖華認為,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而具體到每一個行業甚至每一個企業,走進服務型制造都應該找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
吉利從傳統制造商,向道路運輸服務商和內容提供商轉型,曹操專車是開路先鋒。2015年,吉利進軍中國出行市場。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是曹操專車的1號員工。“我們是制造商,不能不參與出行。”李書福說。
參與其中,曹操出行董事長劉金良很快就被上了一課。曹操專車上線之初,用的是B級車吉利博瑞。有司機第一天就問, 能不能把我的座椅和副駕駛的座椅換一下。因為駕駛員的座椅是電動調節,8項自動,而副駕駛則是手動的。如果能在司機位置實現乘客座椅的電動調節,才更適合出行市場,方便司機服務乘客。
他講到,傳統汽車制造商的思維是為私家車服務,想要性價比高,于是把副駕駛座椅變成手動調節,可以節省幾千元成本。而通過參與網約車運營,曹操專車從司機和乘客的反饋中,總結出什么樣的車輛才真正滿足網約車市場的需求。“不做出行市場,我們造車,眼是瞎的。”劉金良說。
吉利汽車研發中心
吉利切入服務型制造的方式之一,是利用傳統制造優勢進入出行領域。“當傳統制造已經不再是企業保持發展的唯一動力,和主業密切關聯的新型服務,就成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因素。對浙江制造業來說,這是一條必須得走的路。”李靖華表示。
“制造業服務化就是制造企業為了獲取競爭優勢,將價值鏈從以制造為中心向以服務為中心轉變。”西子聯合董事長兼杭鍋股份董事長王水福表示。
從賣鍋爐,到賣整體解決方案,杭鍋邁開了矯健的轉型步伐。“我們在服務化纖行業龍頭企業的過程中,發現他們面臨新舊動能轉換的迫切需求,剛好我們有核心設備優勢,也更懂他們的能源利用工藝,于是雙方一拍即合。”杭鍋股份常務副總經理侯曉東介紹,正是在服務大客戶的過程中,他們找到了轉型突破口。如今,杭鍋在太陽能新能源、生物質發電、垃圾污泥固態廢物焚燒、石化化纖導熱油等新領域大力推行解決方案,提供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目前,公司整體解決方案收入已占到總收入三分之一以上。
“既要高端制造,也要高端服務。”提起占地323畝,總建筑面積40萬平方米的西子智慧產業園,王水福信心滿懷。這個定位為信息產業、智慧能源、環保產業和高端裝備研發等產業孵化服務的產業園,也是他們進軍高端服務的重要拼圖。目前已成功引進中科院資本數字經濟創新中心等數字經濟及智能制造標桿項目。
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逐步成熟和產業利用,使得制造企業監測自家設備運營狀況、掌握個體用戶對產品的使用狀況成為可能,從而極大地推動了制造業的服務化轉型,新商業模式和新業態創新層出不窮。
以數字經濟為“一號工程”的浙江,剛好在這方面有足夠強的優勢。在《服務型制造區域發展指數(2020)》報告中,浙江因生產性服務新產業發展迅速、數字經濟優勢明顯,在服務型制造產業生態、發展成效和融合程度等方面均位列第一。可以說,這為浙江傳統制造企業華麗轉身提供了沃土。
“有形之手”如何有為
當好“擺桌子的人”
制造業轉型升級,同樣離不開政府的有效引導。
哈佛大學本科有一門有意思的課程,就是講波士頓市怎么實現產業轉型升級。該校肯尼迪學院大衛·路伯洛夫教授曾說過,波士頓新興產業的興起,政府的作為不可忽視。政府要做的是非常低調地做好基礎工作,就像宴會中擺好桌子的角色,但他們不是宴會的主角。
在這場轉型服務型制造的盛宴中,廣大制造企業是宴會的主角。如何讓“主角”在這場盛宴中游刃有余,政府部門可以做什么?
講到這個話題,就不得不提起臺灣新竹科技園了。新竹科技園有“亞洲的硅谷”之稱,集成電路是園區的第一大產業。而它成功的眾多經驗之中,科研院所帶動技術創新尤為關鍵。而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工業技術研究院。資料顯示,這個成立于1973年的研究院,建立的使命是承擔應用研究,加速產業發展。工業技術研究院以產業利益為目標,掃描、跟蹤全球科技發展的前沿,通過技術的聯合開發或授權來進口技術,然后消化、吸收并在與園區企業的項目合作中利用這一新技術,最終通過產品、設備和技術來推動進一步的商業發展。
西子智慧產業園
通過設立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從而推動產業的技術進步,政府在這方面極具優勢。“政府不僅提供政策資金支持、支撐平臺建設,還注重鼓勵企業結合自身稟賦探索產業融合的新途徑。”岳陽說。
就在不久前,中國首個服務型制造研究院落戶浙江。該研究院早在去年5月,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及浙江省人民政府指導下,由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余杭區人民政府、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共同啟動建設。背景資料顯示,服務型制造研究院將以“提供政府決策依據,創新行業發展模式,研究關鍵共性技術,解決企業現實問題”為使命,一期建設將通過3年左右時間打造成為國家級特色創新載體,立足長三角,輻射全中國,成為推動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一流公共服務平臺。“落戶余杭,希望我們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天然優勢。”一家余杭制造企業負責人滿懷期待地表示。
向著“兩個70%”奮斗
一直以來,在經濟學上有一條“兩個70%”的規律,即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70%,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增加值的70%——達到了這“兩個70%”,就意味著制造實力邁上了高水平。
服務型制造標準化工作啟動儀式現場
當前,不少發達經濟體正是依靠研發設計、商務服務、市場營銷等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的領先優勢,主導著全球生產網絡和產品價值鏈。
因此,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的當下,服務型制造被視為引領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提升、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環節和重要途徑。浙江制造亟需通過提升服務型制造水平和能力,在全新的產業格局中爭得一席之地。
從目前來看,浙江生產性服務業總量規模依然偏小、行業發展不均衡、產業融合度不高。結構上,科技含量較高的研發設計與其他技術服務、節能與環保服務比重偏低,專業化、規模化水平較低,與制造業聯動發展不足。正因為此,去年《浙江省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出爐。《行動計劃》稱,到2022年,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達到23500億元,年均增速7.2%左右,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超過63%。
浙江制造“變臉”,依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