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一步拓寬廣度、挖掘深度,為社會治理提供新智慧、新方案,仍是標準化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要繼續探索跨領域跨地域合作、建立共享工作模式,進一步激發標準化工作的新活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不斷提速。
一、打破現有模式跨領域跨區域合作
標準化工作,涉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是生產產品和提供服務的遵循規則,更是貫徹全面依法治國方略、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助推器。為了提升標準化工作水平,突破標準化發展瓶頸,未來標準化工作,要更加著眼于拓展廣度和挖掘深度。
一是擴大領域,將標準化工作從工業、服務業、美麗鄉村等拓展到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做到事事有標準可依,有制度可循。二是要將各領域標準化工作做好結合,標準化工作不再是一個企業,一個部門的工作,而是全面的整合融合,實現“全科大網格”。例如,可以將民政部門的社會治理標準化試點、行政審批部門的政務服務標準化試點和檢察院的司法救助標準化試點等一批在鄉鎮、街道辦事處有依托的試點在鄉鎮、街道辦實現一網打通,實現多網融合、一網統籌,形成“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的“全科大網格”社會治理格局,促進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其他不適合全科打通的,可以考慮跨越地區限制,將全省相同類型的試點同步推進。集中智慧,打造樣板。試點建設不再是一個單位、一個區域的建設成果和考核任務,而是標準化整體智慧結晶。通過以上方式,不斷提高標準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將現有標準化項目數量進一步壓縮,標準化成果進一步提煉,得到實實在在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成果。
二、 建設共享的標準化服務機構
在標準化建設推進的關鍵時期,為了保證標準化工作建設質量,很有必要建設共享的標準化服務機構。這里提到的服務機構,不同于現有的標準化服務機構,而是由政府主導設立,為社會各界提供標準化具體指導和服務的非盈利的技術機構。以標準化公益性服務機構為基礎,整合區域標準化和公共服務資源,集中解決標準化活動中信息不對稱、建設效率低等問題。機構的設立,一是可以為企事業單位、各部門、鄉鎮街道辦等在相關主體提供標準查詢、指導等服務;二是為正在建設的標準項目提供“保姆式”指導,助力項目建設單位高質量完成標準化建設,真正把每個項目做到最好的效果。這種共享的標準化服務機構與市場的第三方機構是不沖突、不矛盾的,在協調發展中,達到“政府推動,企業自主,社會參與”的運行格局。
三、夯實標準化工作基礎
標準化工作基礎是推進標準化工作的根本,夯實標準化工作基礎是實現標準引領的必經之路。一是要加快培養標準化方面的人才。現在社會非常緊缺標準化建設方面的人才。但是,高等院校開設標準化專業的很少,標準化人才的供需矛盾突出。因此,要進一步加強標準化培訓工作,探索實施標準化成人培訓、繼續教育等,持續輸出高層次標準化專業人才;二是加強宣傳培訓和溝通交流。當前由于部分單位對標準化工作不了解,導致很多先進工作和成果沒有轉化成標準,沒有進一步推廣。要緊緊圍繞“世界標準日”、全國質量月等重大活動,加大標準化宣傳,通過組織座談會、參觀交流等加強行業、部門間的交流合作,分享標準化的工作智慧,引導優勢標準化資源向各領域分散,促進各領域碰撞出新的火花;三是做好統籌協調。標準化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工作周期長,雖然各級政府的統籌協調制度都已制定,但是多半重計劃輕實施。只有各級政府加強領導,統籌安排、綜合協調,才能將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才能讓標準化工作成為“中國之治”的有力支撐。(源自論文《淺析如何激發標準化工作的新活力》,作者:周潔,特此聲明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