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類學者及組織的定義和內涵闡述多數體現在標準化對于商業貿易、產業發展、科技進步、社會治理四個方面的作用,缺乏現代內涵的延伸。同時,標準化活動的范圍和內容正在不斷的豐富與擴展,這也賦予了標準化基本概念的新內涵。黨的十九大作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要論述,若要高質量提升、必須標準先行。當下標準化重點工作要求全面實施新標準化法、推進標準體系建設、加快標準國際化進程和突出標準聯通共建“一帶一路”行動計劃等新的建設內容。新時代的標準化工作有新視野、新藍圖和新理念,理解和踐行新時代背景下標準及標準化的新內涵就是對其內涵的延伸和現代詮釋。一、標準化基本概念的內涵延伸2016 年第 39 屆國際標準化組織大會,大大向大會的召開發表賀信。賀信說道“標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成果。從中國古代的‘車同軌、書同文’,到現代工業規模化生產,都是標準化的生動實踐。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標準化在便利經貿往來、支撐產業發展、促進科技進步、規范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標準已成為世界‘通用語言’。世界需要標準協同發展,標準促進世界互聯互通。”對于標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成果的新內涵論述,給出了標準及標準化概念內涵的新延伸,需要我們深入解讀兩種成果的關系。二、標準化基本概念的現代詮釋(一)標準是文明成果的總結。標準是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產物。遠古時代,原始的自然人基于標準化活動形成統一的語言、文字、工具和建筑規格,這些標準化結果就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成果。進入以社會化大生產和大規模機器生產為基礎的近代標準化階段,標準零部件、標準時間、作業規范及連續生產流水線就是基于標準化活動獲得的科技進步的成果。(二)標準是文明成果傳播的載體。標準推動文明成果的傳播。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依托標準載體,將各領域科研成果、先進經驗和實踐總結應用于技術革新和社會進步,使得文明成果得以傳承發揚。尤其在生產制造、工程建設、醫藥衛生等領域大大提升了技術水平和社會生產力。(三)標準是人類改造社會的工具。在人類社會第一次的農業、畜牧業分工改造中,由于物資交換的需要,以及公平交換、等價交換的交換原則,決定了度、量、衡單位和器具必須標準統一。當人類社會進入第二次產業大分工改造過程時,為了提高手工業和農業的生產率,提出了對工具和技術的規范化要求。標準在社會改造發展中的工具屬性突顯。可見,標準的現代詮釋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成果,標準和文明、標準化和文明進步是相互促進、良性互動的關系。三、標準化基本概念的發展趨勢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標準化呈現出向各個領域突破性拓延的發展趨勢,已從傳統產業標準化領域拓展到氣候變化、碳足跡、可持續發展、社會責任、公共安全和反欺詐反賄賂反恐等新興領域。這也是 2018 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作出適用范圍調整的原因,明確了標準涵蓋農業、工業、服務業以及社會事業等領域需要統一的技術要求。從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全球化視角分析,標準化發展呈現兩個發展內容。一是在國內用高標準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標準化的質量基礎作用,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推動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二是在國際上用高標準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國際標準體系為技術基礎構建全球治理體系和促進全球經貿合作發展,突出標準對促進世界互聯互通、完善全球治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作用。(源自《質量探索》,作者:金曉石,廣東開放大學,公益傳播,特此聲明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