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標準化人才總量少,相當多的企業缺少開發、市場、產品一體化的標準化人才,質量低,現有的標準化工作人員有相當一部分在知識結構和能力上不適應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要求;缺乏高層次人才,我國尚未培養出足夠的能在國際舞臺上開展工作的優秀標準化復合人才。怎么辦?一是引進。二是培養。
一、去哪里引?
目前,中國計量大學是全國首家申報設立標準化工程本科專業的高校,青島大學是國內為數不多開設標準化工程本科教育的高校,濟南大學、聊城大學、廣東開放大學、廣州理工大學、南通理工學院、深圳科技大學等設置了標準化工程專業,華南農業大學、太原科技大學等在各自的專業中增加了標準化的培養方向。研究生教育,標準化還沒有作為一個獨立的專業列入教育部招生目錄中,清華大學與國家標準委在工程管理碩士專業學位開設了標準化方向并招生,青島大學在管理科學與工程學術學位碩士點與工程管理專業學位碩士點中分別設置了“標準化”與“工程標準化管理”兩個培養方向,華南理工大學、河北大學、中南大學等在相應的專業領域中開設了標準化研究方向的碩士培養。
二、怎么培養?
(一)高校人才培養。
1.初級標準化工程師:本科層次的培養。管理類標準化工程師:工業工程(一級學科)下的標準化工程特設專業(120702T),這可作為管理型標準化工程師的主要培養路徑。技術類標準化工程師:工科為主專業+ 標準化工程雙學位培養模式,這可作為技術型標準化工程師的主要培養路徑。工科為主專業加標準化工程選修課程培養模式,這是提高本科學生標準化意識并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性的可選路徑。
2.中、高級標準化人才的培養路徑。需求來自幾個方面: 一是各省及副省級的標準化科研部門、管理部門、各行業標準化研究部門和培養標準化人才的高校。二是各類大中型企業,尤其是行業龍頭企業、出口導向型企業、高新技術、高端醫藥和食品企業。培養路徑有四條:一是學位路徑(碩士和博士)。依托工業工程或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為標準化科研部門和高校培養研究型人才;依托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導入技術管理(MOT)教育,側重于為高新技術企業和標準化管理和研究部門培養知識產權管理、技術管理人才。二是MBA 教育。導入標準化管理教育,側重于為有志于標準化事業的在職人員提供一個深造的路徑,培養管理型高層次標準化人才。三是在工程碩士的培養中導入標準化工程和質量管理工程等相關課程,面向各行業培養高層次標準化技術人才。四是具有某專業背景的標準化高端技術人才。可借鑒復旦大學等校標準化碩士研究生班培養模式。依托具有機械工程、化工等一級學科學位碩士和博士培養能力的學校培養具有專業背景的高層次復合型標準化人才。
(二)社會人才培養。
1.建立內部標準化人才培養機制。企業標準化人才的培養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土壤”,一個成熟的企業,需要有自己的標準文化和標準人才培養機制。企業應對自身標準化人才的需求作出科學的評估,制定各類標準化人才培養計劃,包括培養對象、培養方法、培訓師資、培訓內容等。企業在職人員熟悉技術、了解企業情況,從在職人員中選拔人才進行標準化基礎知識的培訓,或者進行重點培養。企業可以借助普通高校、成人高校舉辦高等繼續教育的渠道,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在現有員工中開展標準化非學歷教育,或者利用新媒體手段,開發標準化網絡課程,滿足在職在崗人員多元化和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2.加快從外部引進標準化復合型人才。標準是技術轉化的橋梁,在向產品轉化過程中,標準則為樣本或樣品轉化為產品規定合理的程序要求。隨著企業產品科技含量越來越高,標準及標準化工作與產品競爭優勢之間的關系也日漸緊密,對于標準化人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一大批依靠標準創新實現產業升級的強勢企業脫穎而出,而企業對于標準化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轉向為既精通標準化知識,又熟知國際規則和產業政策的復合型標準化人才。這類人才既要有淵博的知識,同時也要是相關領域的技術或標準化的行家,還要掌握整個國際技術的動向,短時間內很難從內部員工的培訓系統中產生,需要加大引進力度,并通過企業內部培訓機制,盡快了解企業實際,發揮其標準化知識的最大作用。
3.注重培養國際意識。隨著國際貿易和國際技術交流范圍的不斷擴大,企業了解并參與國際標準的需求日益增長,對于具有國際市場、從事進出口貿易的企業而言,采用國際標準或者自主標準升級為國際標準,已經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在這種形勢下,企業更需要進行標準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不僅要積極培養企業標準化人才的國際意識,更要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參加國際標準化組織,并爭取更多的話語權。(綜合相關平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