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標準化是我國從大國向強國轉變的基礎性工作
目前,我國經濟從目前的全球第二向全球第一跨越,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人均GDP有望超過一萬美元。但是經濟體量、總量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我國雖是經濟大國,但遠不是經濟強國;雖是制造大國,但遠不是制造強國;雖是貿易大國,但遠不是貿易強國。我國經濟突出的特點是經濟競爭力不強,軟實力較弱,典型的標志是國際品牌不強。在全球大企業排名中,我們國家有不少排進前一百名,例如國家電網和我們的一些銀行。但是按知名品牌以及國際競爭力的角度來進行排名,就顯得很差了。根據一些機構評估,我們中國在前年只有華為、海爾、聯想等幾個進入全球前列,這跟我們國家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幾年后,有可能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這個定位很不相配。可以說在全球經濟格局中,我們國家還處于弱勢地位、在產業分工中我國總體還處于產業鏈的低端、產品附加值低。
我們國家競爭力不強,軟實力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為重要的是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同時還有一些更為基礎性的因素,如誠信缺失問題,質量不高問題,標準化落后問題等。針對這些問題,國家已經把創新發展列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也就是說把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納入了國策的范圍。誠信、質量和標準化水平的提高是非常關鍵的,是提升我們國家競爭力、軟實力的核心要素。沒有誠信、質量和標準化水平的提高,我國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創新大國,也不可能成為真正的世界強國。應當把誠信、質量、標準化這些涉及國家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大基礎性工作作為國家戰略來抓,把它納入國家戰略來對待,質量問題、誠信問題、標準化問題這些事情是當務之急的工作。
標準是經濟和社會活動的基礎依據,不僅是政府組織和管理生產活動的技術工具,也是企業和社會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依據。在現代社會標準化工作已經從生產領域向貿易服務領域延伸,從經濟層面向社會治理、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政府管理層面拓展,是與戰略國家政策同等重要的國家治理手段。也就是說標準化工作的確是涉及到國家軟實力和基礎性的工作,我們國家要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變,必須提升標準化的水平,夯實強國的基礎。
二、當前大力推進標準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任務
當前我們國家處于一個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標準化工作在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標準化是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有效手段。我國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變,關鍵取決于經濟能否順利實現轉型升級,這其中標準化工作具有特殊的作用。標準是產業調整升級的方向標,引導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引領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壯大。標準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助推器”,先進的標準可以推動技術新、產業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提高產品的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標準是統一市場建設的“紅綠燈”,依托標準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標準,可以提升資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第二,標準化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工具。標準化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具有基礎性和戰略性的作用。首先,標準是法律法規的技術支撐和必要補充,它有利于促進政府依法行政,也是政府依法履行管理職能的重要依據。其次,它有利于促進政府職能轉變,通過采取多方協商一致的標準,可以將政府的剛性指令和行政命令變成市場主體約定的市場準則,將政府單向管理變成社會共同治理。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現在淘汰落后產能,以前的很多做法是行政命令式的,比如以前的水泥、采礦等,政府一聲令下,則進行淘汰,但我們如果用標準化的方法便是另外一個概念,例如規定多少萬噸必須淘汰,以技術手段來判斷符不符合標準,如果不符合則關閉,這樣也容易讓企業形成共識。最后,有利于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通過實施標準化提高透明度、均衡度,形成總業務差異、質量相一致的民生保障體系,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第三,標準化是提高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有力支撐。當今國際競爭和合作,很大程度上是標準的競爭與合作,標準是促進互聯互通的“通行證”、標準是國際經貿往來的“技術語言”和準繩依據。以標準統一市場規則,促進公平競爭,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普遍的共識。當前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的合作,更需要大力推動自主技術標準的海外應用,加快與主要貿易國的標準互認互通,帶動中國產品、裝備和技術“走出去”。
第四,標準是企業贏得競爭優勢的制造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誰擁有標準的制訂權,誰就掌握市場競爭的話語權。標準技術法規、合格評定程序是世貿組織規則允許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可以說我國企業要發展成為世界知名品牌企業,標準化是必經之路,只有搶占到了標準化的制高點,企業才能做大做強,成為全球行業的領頭羊,成為全球知名品牌企業。我們國家當前占據全球行業領先地位的高鐵、特高壓、核電、智能手機、家電等等無不是如此,都是在標準化這個方面占據了領先地位,這就說明對我們征求國際競爭力非常關鍵。
三、推進新時代標準化工作要采取的有力措施
第一,標準化工作要以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五大發展理念為靈魂。標準是技術政策,是企業等經濟主體來自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準則,標準化工作必須要有靈魂,這個靈魂就是國家的發展理念,也就是說標準化工作要以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五大發展理念為基本的準則,無論是行業標準、企業標準,還是社會發展標準,必須符合科學發展觀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通過標準化工作將中央提出的發展理念落到實處。這里面需要高度重視綠色發展問題,尤其要強化水耗、物耗、能耗、地耗和環境質量標準體系的建設。
第二,在標準化管理工作上需要從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在放開搞活上下工夫,要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讓市場主體從規則的被動執行者轉為主動的制定者,放開搞活企業的標準,讓企業引領標準的制訂,鼓勵企業制訂和執行高于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的企業標準。二是要在管住、管好上下工夫,精簡強制性標準,嚴格限定標準范圍,強化統一管理,確保有效實施,真正做到一個市場,一條底線,一個標準。三是要在多元共治上下工夫,切實發揮政府、市場各方作用,鼓勵社會組織、科研機構、產業聯盟和企業參與標準化工作。
第三,要著力服務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首先,要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的活動,全方位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提高我國在各個領域的國際標準話語權,努力使我國標準在國際上立得住、有權威、有信譽。其次,要服務好“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以及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的合作,要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和區域標準制訂,推動自主技術形成國際標準,尤其要推動與主要貿易國、發展中國家、周邊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標準互認互通,加快中國標準的國際化推廣,為盡快發展國際更多的知名品牌企業服務。
第四,要強化制造業的標準升級。加快組織實施制造業標準化,提升計劃,與國際頂級制造企業標準為標桿,在智能制造、重大裝備等重點領域,圍繞產業鏈制訂成套技術標準,加速科技研發、標準制訂和產業發展一體化進程,提高制造業創新能力,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完成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轉自《人民論壇》,作者唐元,特此聲明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