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以來,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等工業化國家長期主導全球科技創新體系、產業發展體系和國際貿易體系,并形成了西方主導的國際標準化體系。近年來,這些國家不斷強化標準化扮演的重要角色,紛紛制定標準化戰略,完善標準化法律制度,為增強國際競爭力提供行動指南。
我國用40多年的時間,追趕西方國家200余年的工業化進程,實現了科技快速進步和經濟持續增長,標準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和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量子技術、基因編輯等新技術,深刻影響著經濟增長、產業形態和生活方式,新產業、新模式和新業態層出不窮。我國已進入工業化后期,傳統產業面臨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快速成長。在能源資源壓力增大、生態環境問題突出、人口老齡化加速以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逆全球化等形勢下,粗放型增長模式難以為繼,決定了我國要走高質量發展道路。高標準才有高質量,高質量發展亟須先進科學的標準化治理體系。
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是我國標準化治理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中國將積極實施標準化戰略,以標準助力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標準化事業快速發展。目前我國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共計14萬余項,主導制定國際標準的數量逐年增加。
新形勢下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特高壓為代表的新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標準化來筑牢底層技術基礎;信息技術、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相關服務業發展,需要標準化來描繪技術路線圖;科技強國和質量強國,需要標準來塑造核心競爭力。同時,衛生健康、公共安全、節能環保、應急管理和社會治理等重大民生領域,也需要標準化持續發力,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夯實質量技術基礎。
先進科學的標準化治理體系離不開周全的制度保障。
國務院2015年發布的《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提出,要“建立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協同發展、協調配套的新型標準體系,健全統一協調、運行高效、政府與市場共治的標準化管理體制”。2017年以來,我國《標準化法》及相關配套法規、規章不斷得到修訂,標準化法律制度持續健全完善。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是規則重構和制度建設的關鍵期。標準化治理體系既是基礎性技術規則,又是支撐性制度安排。《標準化法原論》一書,不僅對標準的含義、價值及其制度體系等基本知識進行了全面解釋,對主要國家的國家標準治理模式進行了比較分析,也對標準化中的知識產權和反壟斷法律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最后還對中國標準化治理體系建設問題進行了初步回應,希望此書能夠為我國標準化教育、學科建設和制度完善提供有價值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