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顯示,當年私營(個體)和鄉鎮企業產品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分別為38.6%和67.2%,比國有企業抽樣合格率80.2%低41.6和13個百分點。根據機械、煤炭、建材、輕工等部門反映,在實施產品質量上臺階的工作中,難度最大的是怎樣有效控制鄉鎮企業的產品質量。1995年3季度的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發現,不合格產品中約有1/3是由于企業無標生產造成的。沒有標準組織生產和不嚴格按標準進行生產和檢驗,已成為制約鄉鎮企業、小型企業提高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
為改變中國鄉鎮企業基礎管理落后、標準化意識淡薄、無標生產嚴重、產品質量差的狀況,從根本上提高產品質量,當時的國家技術監督局從1995年起部署全國消滅無標生產工作試點。
根據原國家技術監督局技監局標發(1997)135號文規定,下列情況之一者為無標生產產品:
(1)沒有合法的標準。
(2)執行的標準內容不完整,依據標準不能全面、準確地判定質量狀況的。
(3)產品明示的標準與產品實際執行的標準不一致的。
(4)不按標準組織生產、檢驗的。
(5)出口轉內銷無標準的產品。
(6)經省級以上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界定為無標生產的。
普查摸底是消滅無標生產的基礎工作。認真組織對全縣所有工業企業生產的產品、產品執行的標準情況進行全面普查,登記造冊。普查摸底,要逐廠、逐個產品進行,不搞抽樣,不留死角。
認真整改是開展消滅無標生產工作的關鍵環節。在普查的基礎上,企業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整改。對已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企業應當執行相應的標準;對沒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企業應當制定標準并報技術監督部門備案。強制性標準,企業必須執行;推薦性標準,國家鼓勵企業執行。企業應當嚴格按標準組織生產和檢驗,做到產品無標準不生產,不合格的產品不出廠。對技術力量薄弱、又需要幫助的企業,縣級技術監督部門應當幫助企業進行整改。
嚴格檢查驗收。檢查驗收工作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技術監督局統一組織。“驗收辦法”由原國家技術監督局統一制定。驗收工作要嚴格按驗收要求進行,不降低驗收標準,不走過場。驗收合格的,由國家技術監督局授予“消滅無標生產縣”榮譽稱號。對驗收的縣,原國家技術監督局要每年組織抽查。
通過消滅無標生產驗收的縣,要繼續采取有效措施,鞏固消滅無標生產工作成果,提高企業標準水平,落實產品質量檢驗措施,堅持按標準組織生產。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結合貫徹實施GB/T 19000—ISO9000《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系列標準,建立健全包括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的企業標準體系。
鼓勵企業制定高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有條件的企業,要根據市場競爭和用戶需要,積極貫徹執行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符合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條件的產品,鼓勵企業使用采標標志,提高企業形象。引進技術和技術改造的產品,必須貫徹執行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
1996年12月24日,國務院頒發《質量振興綱要》,提出“要加強鄉鎮企業基礎工作,嚴格執行國家強制性標準,嚴格按照標準組織生產,沒有標準不得進行生產”。
1997年6月,原國家技術監督局召開“全國消滅無標生產工作暨試點縣(市)經驗交流會”,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為大會發來賀信,充分肯定了消滅無標生產工作對加強企業管理基礎工作的重要意義。此次會議以后,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給予專項經費支持,指導和督促工作的開展;質檢部門與各有關部門密切協作,共同推進;生產企業積極配合,主動整改,消滅無標生產工作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有效開展。
2003年2月,國家標準委在全國標準化工作會議暨消滅無標生產表彰會議上宣布,自1997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消滅無標生產工作六年來,共對2300個縣(市)約77萬家工業企業的產品執行標準情況進行了調查摸底,建立普查登記臺帳近萬冊,各級標準化部門幫助企業制定標準194347項,并對各企業法人和有關人員進行了《標準化法》等相關培訓,2300個縣(市)驗收全部合格。我國關于“縣級生產企業產品標準覆蓋率達到95%以上、產品抽查合格率達到80%以上、平均提高10-15個百分點”的目標已經實現,全國基本消滅無標生產。
消滅無標生產是提高企業生產和管理素質的基本保證、規范市場秩序的迫切需要、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有效舉措。消滅無標生產工作在各地政府專項經費支持、原質檢等部門監督推進以及企業主動整改的背景下,我國鄉鎮企業基礎管理落后、標準意識薄弱、無標生產嚴重、產品質量差的狀況得到明顯改善,有效促進了企業基礎工作加強,企業技術進步和產品質量提高,為后續我國企業標準化工作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