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8月2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夏丹)專精特新,是指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業,而“小巨人”則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們往往專注于細分市場,是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企業。
工信部最新公布了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浙江入圍企業數以及前后三批入圍總數均居全國第一。
為何浙江盛產“小巨人”?“小巨人”又有怎樣的大能量?
浙江“小巨人”緣何多
浙江是全國中小企業數量最多的省份之一。產業根基深厚、土壤肥沃,成為“小巨人”成長的溫床。
“這也是浙江的產業結構決定的。浙江在機械加工、電氣、裝備制造、化學制品等領域積淀深厚,而這些領域本身最能夠出‘小巨人’。” 省經信廳中小企業與民營經濟處處長應云進解釋,浙江在上述領域中的元器件、關鍵零部件、配套產品等方面有產業優勢,這正是浙江制造的長板。
浙江產業集群化程度高。如今,浙江已經形成汽車零部件、裝備制造業、電氣產業、醫療器械、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集群,如電子元器件在杭州,裝備類產業在寧波、溫州,新材料產業在嘉興、紹興集聚。
另外,浙江工業大市大縣支撐強。寧波制造業省內最強,表現在“小巨人”上,數量全省最多,占到全省比重的38.7%。工業強縣中,杭州高新區(濱江)、余杭、樂清的“小巨人”也較為集中。此外,記者還發現,有些地方雖然不是工業強縣,但是有明顯的支柱產業,且已經形成以支柱產業為主的產業集群,也容易長出“小巨人”,比如有泵閥產業集群的溫州永嘉。
“浙江‘小巨人’多,背后其實是適宜‘小巨人’生長的產業生態、產業結構,是浙江制造業的支撐,這是根本。”密切關注“小巨人”企業的浙江大學全球浙商研究院副院長鄔愛其教授認為,對浙江中小微企業來說,在某個細分領域長期耕耘,并最終擁有話語權,是一條理想的躍遷之路。
產業基礎是內因,浙江將工作做在前頭是有力的助攻。
應云進介紹,浙江堅持不懈貫徹“八八戰略”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早在2006年,就提出中小企業“七化戰略”,即專業化、精細化、高新化、集約化、信息化、品牌化和國際化,將之作為中小企業發展先進制造業的思路。在國家提出“專精特新”概念后,浙江出臺文件迅速部署落實。
時針愈往前走,浙江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的力度愈大。
2016年,省政府明確提出,借鑒德國經驗,打造隱形冠軍,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每年開展省級隱形冠軍企業認定,并建立隱形冠軍培育庫。浙江的“小巨人”,正是在省級隱形冠軍企業及培育企業之中,優中選優向上申報的。
在篩選“小巨人”申報企業時,浙江十分注重國家產業導向,精心挑選符合“四基”(核心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產業技術基礎)和工業軟件領域的元器件、關鍵零部件和配套產品方面的企業。
“有產業基礎,有政府重視,有機制保障,奪冠背后是一套組合拳。”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浙江為何需要“小巨人”
“今年初,我們和日本普萊美特公司在紹興成立了合資公司,旨在填補國內半導體關鍵閥門空白。”浙江晶鴻精密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俊告訴記者。
專注于半導體高端裝備核心部件制造領域多年的晶鴻,此次順利晉級工信部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去年公司產值比前年翻了一番,今年有望比去年再翻一番。“我們深深體會到,只有在長期奮斗中錘煉出過硬實力,才能抓住行業機遇快速發展。”張俊說。
嘉興海鹽的恒鋒刀具,是浙江首批入選專精特新“小巨人”的企業之一。創始人陳爾容從浙大機械系畢業后,50多年一直在琢磨刀量具。如今,恒鋒生產的工業刀具,使中國用于燃氣輪機、航空發動機、汽車等核心零部件生產的許多關鍵切削工具不再依賴進口。
攻克技術空白、具有高成長性,在自己所處的細分領域擁有絕對話語權,這樣的企業,正是浙江制造轉型所急需。
“何謂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掌控價值鏈、產業鏈、創新鏈的鏈主企業和供應鏈上關鍵環節的掌控者,是其中關鍵要素。”應云進認為,同時擁有這兩類企業是工業強國的共性特征。其中,供應鏈上關鍵環節的掌控者,即供應鏈鏈主企業,其實就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它們不顯山,不露水,但是小而美,小而強。沒有它們,供應鏈就有了裂痕,斷了。”應云進認為,浙江想要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形成關鍵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這批“小巨人”是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只有這樣的企業越多,浙江的供應鏈才能最終實現自主可控。
如何長出更多“小巨人”
記者從省經信廳獲悉,我省將進一步將“專精特新”作為今后中小企業工作的主要戰略和主要目標,打造浙江中小企業工作的標志性成果。
如今,浙江已將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列入“五企”培育重點對象。到2025年,全省要培育隱形冠軍企業500家,力爭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00家,計劃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培育1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3萬到5萬家,建立動態培育庫,實現企業梯級培育,形成“小巨人”企業種子庫。
下一步,浙江還將實現跨部門協同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比如經信部門確保省級資金重點用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及重點“小巨人”企業的培育發展;科技部門組織“小巨人”企業揭榜掛帥,承擔更多科技攻堅項目,解決“卡脖子”問題;金融部門給予“小巨人”企業更多精準的扶持政策,推動它們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