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溫嶺市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加快制造業高質量決策部署,堅持產業革命、環境革命雙輪驅動,以“抓大扶中育小推上市”為抓手,拓空間、抓創新、強品牌、提質量,引導中小企業朝著專精特新方向發展。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企業96家,其中國家級9家、省級41家,居全省前列。2021年1-7月,溫嶺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產值、研發經費支出分別同比增長33.4%和63.8%,均居臺州市首位。
強化標準管控
倒逼中小企業“規范化發展”
狠抓規范入園
全面推進零星地、邊角地整治盤活,依托“飛地”等創新模式量質并舉推進小微園區建設,推動“工業入園區、生產進廠房”。“十三五”期間年均工業供地2000畝以上,建成投用小微園53個,全面解決專精特新企業訴求強烈的發展空間問題。同時,制定以貢獻程度、發展潛力、管控能力和安全環保為主要內容的企業(項目)準入標準,加強園區精益管理。
狠抓行業標準
鼓勵和引導企業主動制定、實施先進標準,以先進標準引領質量提升。泵與電機方面,制訂發布全國首個《泵用永磁同步電機系統》團體標準,填補該領域在國家和行業標準上的空白。目前,全市58家泵企主導或參與制定、修定各級各類標準114項。其中國家標準39項、行業標準57項、“品字標浙江制造”標準15項。機床裝備方面,制定機床裝備標準和工量刃具聯盟標準,嚴格規范、全面提升行業重點產品質量水平,累計發布團體標準65項,其中列入國家標準5項。
強化數字賦能
加快中小企業“智能化升級”
狠抓智能改造
開展規上企業數字化改造三年攻堅行動,實施“一行業、一方案、一政策、一班子、一考核”的“五個一”工作機制,將技改補助最高比例提高到20%。2021年1-7月,全市財政資金補助1.15億元,技改投資實現“井噴式”增長。新增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1個、國家智能工廠(數字工廠)3個、省級智能工廠3家,智能工廠創建數量居臺州首位。
狠抓數字融合
制訂出臺數字經濟9條意見,加速企業數字化改造,實現產業鏈延伸、價值鏈升級。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和應用,開展5G賦能智能制造,鼓勵企業開展5G場景應用,培育一批行業級和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兩化融合”指數從省三類躍升為省一類,成功創建省級兩化深度融合國家示范區。泵行業產業大腦、機床裝備產業大腦列入省第一批行業產業大腦建設試點“揭榜掛帥”名單。
強化創新支撐
推動中小企業“專業化提升”
建強創新平臺
深化與清華大學、國家數控系統工程中心等的產學研合作,構建政產學研用聯合攻關體系,共建專業化、特色化、開放式的公共創新平臺,為企業持續創新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建成全省首批、臺州首個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引進人才項目團隊121個,組織行業共性技術攻關16項、解決企業個性化需求46個。規上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從2015年的52.7%、63.1%提升至2020年68.8%、70.1%,分別高出全省平均水平9.2和25.9個百分點。
狠抓補鏈延鏈
聚焦強鏈補鏈延鏈,完善產業鏈配套,深化上下游協作,凸顯集群效應。五年來新引進了投資億元級別以上的產業項目68個,培育起激光電子、高端機床裝備等新興產業。泵與電機產業集群連年超10%增長,機床裝備產業發展被工信部樹為全國典型。目前,全市擁有國家高新企業276家,省制造精品、重點高新技術產品104項、首臺(套)14項。
強化品牌質量
提升中小企業“行業競爭力”
持續加大品牌培育
實施品牌培育工程,成立臺州市首個質量發展委員會,推進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成功注冊“東甌”“新千年”等泵業集體商標3項。先后創建全省首批商標品牌示范市和“浙江制造”品牌培育優秀市,全國首批、全省首個全國泵與電機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獲批籌建國家水泵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持續加大產權保護
出臺加快知識產權強市建設意見,激發中小企業創業創新的活力。成功培育水泵產業規劃類專利導航項目1個、企業運營類專利導航項目5個,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1家、省級專利示范企業5家、省知識產權規范化市場1個。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盤活知識產權價值,累計辦理各類知識產權質押登記99筆,質押登記額達36.92億元。同時,加大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懲治力度,共立案查處知識產權侵權案件49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