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3月4日訊(記者 陳文文 張 留 通訊員 蔡卡特 宋桔麗)3月3日,浙江兩個經濟大區攜手發起沖鋒——杭州高新區(濱江)蕭山特別合作園(以下簡稱特別合作園)正式揭牌,面積13.48平方公里,錨定杭州先進制造大項目、產業鏈關鍵制造環節的跨區域落地。
當天的揭牌儀式,設在蕭山湘湖未來產業社區的一片空地上。用不了多久,這些土地上,就會“長”出一個先進制造業集群生態,形成“研發總部+合作園核心制造+周邊配套制造”全鏈條,成為杭州打造產業興盛新天堂、浙江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的重要引擎。
三江創智新城效果圖
要素互通
構建區域協同的發展格局
特別合作園之“特”,從區位之特說起。
這個全新的園區,包括3個產業板塊:未來產業社區,三江創智新城和湖頭陳、紫橙、藍橙產業園。其中,未來產業社區面積7.13平方公里,位于湘湖國家旅游度假區;三江創智新城面積5.36平方公里,涉及義橋鎮和戴村鎮;湖頭陳產業園以及紫橙、藍橙產業園,合計約1平方公里,涉及湘湖國家旅游度假區和城廂街道。
3個產業板塊中,住在蕭山,工作在濱江的“鐘擺族”不少。未來產業社區所在的湘湖國家旅游度假區,與杭州高新區(濱江)有22公里的區界線,10萬人口中,有近三成工作在濱江。義橋鎮御景藍灣小區1.7萬居民中,這一比例更高達60%。
地緣相近讓資源要素相融起來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但這并非兩區合作最重要的原因。在省發展規劃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秦詩立看來,全球區域發展中,無論深度還是高度上,強強聯合是最有效的。而杭州高新區(濱江)和蕭山部分產業高度相似,在細節和形態上有廣闊的合作空間。
蕭山和濱江加起來有30萬家市場主體,誕生了超過杭州一半的世界500強企業,以及接近杭州一半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形成了數字經濟、生命健康、裝備制造、化纖紡織等優勢產業板塊,支撐起了杭州乃至浙江制造的重要一極。
“蕭山與杭州高新區(濱江)的合作是優勢互補。”正如蕭山區委主要負責人所說,兩區合作將打造具有杭州特色的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不斷提升產業發展的硬核實力,成為杭州打造產業興盛新天堂的重要引擎,為全省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注入新動力。
“有空間、缺項目”,對蕭山而言,特別合作園破的是產業基礎欠高級化的命題——
蕭山作為我省第一個進入全國百強縣(市、區)的縣級行政區,制造業基礎雄厚,也面臨產業轉型升級的苦惱:12萬畝的存量產業空間中,畝均稅收5萬元以下的有4萬多畝,被視為最大的短板。如今,蕭山亟須引育新興產業,加快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
對濱江而言,特別合作園破的是“有項目、缺空間”的命題——
杭州高新區(濱江)作為浙江首個國家級高新區,培育了全省最多的上市企業、最高的畝均稅收、最高的人均發明專利擁有量和最高的人均GDP。然而,其區劃面積僅70多平方公里,長期面臨著“螺螄殼里做道場”的煩惱;產業上雖軟硬兼備,卻總體軟大于硬,大量研發型企業缺少產業化空間。
特別合作園揭牌之后,如何加速要素互通,產生“1+1>2”的系統協同效應和互補效應,已經成為一個關乎杭州制造未來的重大命題。
云尖信息總部項目奠基儀式 通訊員 呂壽承 攝
產業躍遷
承擔全省科技創新重要使命
特別合作園,在于使命之“特”,承擔為浙江更好發揮高新產業輻射帶動作用探路的重任。
幾天前,紫光股份投資的云尖信息總部項目,在未來產業社區開工,建成后年產值將達70億元,這也是2021年11月底兩區簽訂框架協議之后落地的首個全省重大產業項目。
“杭州高新區是杭州和浙江的高新區,要帶動杭州全市乃至全省科技創新發展。”在杭州高新區發展多年的紫光股份董事長兼新華三首席執行官于英濤說,之所以提前布局蕭山,就是看中特別合作園會增強杭州和浙江數字經濟的“硬核制造”,企業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特別合作園,就是要將高新區的創新效應成倍放大。
環視全國,國家級高新區都在強化創新聚集和擴散效應。如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都在積極推行“一區多園”模式,建立大高新區發展格局。其中蘊含的變化是:愈發注重高新區規模與質量同步增長,從而帶動區域整體的科創新動能。
然而,杭州高新區自2002年與濱江區兩區合二為一之后,鮮見機制調整,既是高新區,又是行政區,一定程度上與省內其他區縣市是競爭關系。
與此同時,目前全國10個進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建設序列的高新區,只有杭州高新區面積沒有超過100平方公里。
凡此種種,都對高新產業的輻射帶來了阻礙。
“這次共建特別合作園,就開啟了杭州高新區‘一區多園’重大戰略部署。”杭州高新區(濱江)黨委主要負責人介紹,將發揮杭州高新區更高質量發展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通過強化高新技術產業、創新資源與空間資源的匹配,為全省科技創新作出更大貢獻。
一條輻射通道已然打開。按照“蕭山打造空間、濱江導入產業”模式,3月3日當天已有4個項目簽約入駐。湘湖國家旅游度假區黨工委書記張文波說:“德施曼機電入駐后,將建立世界級的智能鎖生產、研發產業基地,這將成為未來產業社區先進智造的一個代表項目。”
當然,高新產業的輻射并非無序溢出。
強鏈補鏈是題中之義。幾年前,蕭山曾發布“兩帶兩廊”產業規劃,其中包括風情科創走廊、時代智造走廊,布局了增材制造、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新興產業。蕭山戴村鎮黨委書記俞國燕介紹,作為“兩帶兩廊”節點,三江創智新城戴村板塊曾重點打造V智造產業社區,成功引入了一批產業鏈相關項目,現在看來,就像是為特別合作園“量身定制”一般。
一個先進制造業集群雛形初現。按照設想,特別合作園將構建市域內閉環的“研發總部+合作園核心制造+周邊配套制造”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生態,推動產業鏈關鍵制造環節跨區域落地,這無疑將為全省高科技的產業化探索一個全新的協同發展模式。
杭州高新區(濱江)智能制造車間
建模立制
特別合作園如何走得更遠
特別合作園,還在于模式和理念之“特”。
“這次揭牌的特別合作園,與杭州濱富特別合作區和廣東的深汕特別合作區,模式都不一樣。”秦詩立認為,在特別合作園之前,就已經有部分項目從杭州高新區(濱江)落戶蕭山,充分說明兩區的合作是深層次的。特別合作園的揭牌,也是在尊重企業意愿、滿足企業需求基礎上的“錦上添花”。
順應區域深度協同大勢,特別合作區作為一個新鮮事物,如何走得更遠?
一個好的合作模式,往往是成功的一半。在今年1月首次對接會上,杭州高新區(濱江)和蕭山提出為區域協同“建模”。短短一個月內,兩區已經按照企業裂變或擴產項目、依托產業生態全新招引項目等模式,設計了一套完整的利益分配政策。
建模更要立制。記者了解到,杭州市、區兩級已建立協調機制。據杭州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顧華鋒介紹,該區擬成立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特別合作園管理局對杭州高新區(濱江)各特別合作園進行統一管理,并在杭州高新區(濱江)蕭山特別合作園成立管理辦公室,為入駐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務。
“這只是開始。”來自杭州臨空經濟示范區的陳紅丹,已經被抽調進入了蕭山組建的特別合作園專班,負責日常的溝通協調工作。她介紹,從簽訂框架協議到正式揭牌,只有短短三個多月時間,目前特別合作園正在探索有利于企業跨區發展、轉型升級的配套政策,在產業對接、人才招引、金融扶持等關鍵領域,給予企業全方位服務保障。
理念一變天地寬。在特別合作園掛牌之前,一家來自杭州高新區(濱江)的體外診斷試劑研發企業,提出亟需近5萬平方米的產業化空間。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周吾燦告訴記者,在得知企業需求當天,他們就在三江創智新城拿出一個4.7萬平方米的廠房,目前企業日產超過了350萬份,成為特別合作園最快投產的項目。
站在義橋鎮寺塢嶺山頂,向北遠眺,“國際濱”的天際線盡收眼底,那是浙江乃至全國產城融合的先發區域。“我們從杭州高新區(濱江)的發展認識到,產城人文融合也是一種競爭力。”義橋鎮黨委書記莫勤恒說,蕭山南片八鎮山水資源豐富,是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一旦補齊公共配套、城市面貌的短板,將引進和留住更多項目、人才。
特別合作園,正朝著“不設限”的方向奔跑。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杭州創新研究院院長鄧元認為,杭州市和浙江省也應當在產業導入、城市規劃等方面,予以特別合作園更多支持,真正將其打造成為全省乃至全國跨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的示范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