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浙江在線-浙江日報
省委文化工作會議提出,在打造以宋韻文化為代表的浙江歷史文化金名片上不斷取得新突破。千年宋韻文化是浙江最具標志性的文化名片。近來,為了解宋韻文化資源、深化宋韻文化研究,筆者先后赴臺州、溫州、嘉興、杭州等地調研,見到各地紛紛響應省委要求,落實各項規劃舉措。例如溫州重點謀劃推進“永嘉學派”工作,臺州市黃巖區實施黃巖文化復興戰略等。如何進一步推動宋韻文化建設?結合調研所見和個人思考,筆者提出五點建議。
一、在實踐需求中拓展研究空間
宋韻文化研究是宋韻文化傳世工程的重要內容,也是保護、傳承、轉化宋韻文化的前提和基礎。作為中華文明演進過程中的重要歷史時期,兩宋研究成果豐碩,為宋韻文化研究奠定了專業、權威的扎實基礎。而宋韻文化傳世工程的實施,也為宋代歷史文化研究拓展出廣闊領域,供專家學者進一步研究。
首先,宋韻文化研究不同于傳統史學研究,它既要重視史料的梳理、史實的分析,更需要穿透歷史現象、把握時代本質,進而從整體維度彰顯其意義和價值。同時,基于為新時代文化浙江建設提供歷史資源的現實應用目的,準確解讀、清晰表達是有效轉化和傳播的前提。因此,有關宋韻文化的研究,需要秉持實事求是、理性客觀的認識態度,采用全面、整體的認識視角,運用理性、比較的認識方法,謀求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現實邏輯的統一,達至深入淺出、簡明可讀的效果。這樣的工作,對專業科研具有深切的期待和需求,也對研究范式的轉換和拓展提出了新要求。
其次,宋韻文化傳世工程的全面鋪開、深入推進,為宋代歷史文化研究挖掘出許多新史料,也使以往未受重視的地方史料得以集中彰顯。筆者在調研時,對各地的宋韻文化資源印象深刻。例如,位于黃巖東城的柏樹巷,舊稱新羅坊,五代以來,新羅商人居住于此,從黃巖進口紙筆、藥材、茶葉、佛經及各類書籍;溫黃平原織造的精美絲織品等,多以官河運抵永寧江、靈江沿岸各港口出海。由此可見,黃巖在兩宋時期海外貿易頻繁,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之一,是研究宋代海上絲綢之路、浙江海外貿易和海洋文化的重要資源。
第三,就組織方式而言,整合11個地市的宋韻文化資源,開展聯動式的比較研究十分必要。杭州、紹興等地的南宋都市生活,溫州、臺州一線的對外交往和海洋文化,各具特色,體現了南宋文化的多元格局和多重面向。突破以地區為主的項目規劃和研究布局,以跨區域的科研力量整合、跨學科的研究方法集聚、集成式的科研組織方式,開展“雙城記”“多城記”等聯動式比較研究,可以突破在既有歷史文獻框架內就思想論思想、就學術論學術的觀念和方法局限,將思想學術還原至其產生發展的社會生活中;也可以通過研究各地不同的宋韻文化資源,歸納總結宋韻文化的特征,深化對宋代歷史文化的整體性研究,為宋韻文化傳世工程構筑兩宋時代格局。
二、在精準定位中把握核心價值
歷史之河泥沙俱下。文化傳承的首要之務,在于辨別良莠,棄其糟粕,取其精華。實施宋韻文化傳世工程,同樣需要精準定位核心價值取向,弘揚具有歷史進步意義和當代價值的文明成果、文化精神。
宋韻文化絕不等于兩宋文化。兩宋皇朝生于憂患,長于憂患。兩宋文化包羅萬象,良莠相間。從全面系統地認識理解一個時代、提煉其助推當代社會發展有利元素的角度看,我們理解的宋韻文化,特指兩宋文化中蘊含的優秀的文明元素、內在精神和傳延至今的文化價值。因此,在宋韻文化傳承中,需要秉持精準、精細、精心的理念和方法,確保價值、資源和落地等各個環節的傳承,都能保有精良的品質。
我們曾經提煉了基于華夏認同的民族精神、基于家國情懷的愛國精神、基于海外貿易的開放精神、基于多元包容的創造精神、基于探索求真的科學精神、基于社會關切的人文精神六種精神特質,強化華夏文化認同、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培育多元包容、開放進取的文化心態和世界眼光等六種當代價值,旨在厘清基本原則、提供認識維度。隨著工作的深化推進,更加需要堅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原則,進一步認識發掘宋韻文化的價值內核和精神品格,為傳承、轉化奠定可靠基礎。
三、在歷史傳承中塑造文化標識
文化標識來源于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歷史形塑,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從品牌塑造、高水平推進和打造文化金名片的角度凝練具有辨識度的宋韻文化標識,就需要深入歷史資源深海,擷取經典元素,解碼文化基因,創意活化運用。
兩宋時期文化發達,歷史記載和各種遺存深厚豐盈。在繪畫藝術領域,除了《千里江山圖》《清明上河圖》等已為人熟知的作品之外,長卷小幅、青綠水墨、山水花鳥大有可觀。在歷史人物題材中,不僅有陸游、岳飛、李清照、宋高宗等高知曉度名人,而且還有南宋寧宗皇后楊氏等許多關聯南宋時局、影響歷史進程的“有故事”的人物。
舉例而言,浙江作為江南水鄉,“水”不僅是自然環境要素,更是地域特征和文化意象,有關水的藝術表現層出不窮,但至今未見文化意蘊深厚、民族風格濃郁、地域特色鮮明、取得普遍共識、具有藝術影響力的經典形象。而宋代繪畫中就有大量對水的藝術描繪,其中尤為突出的是馬遠的《水圖》卷。全畫十二段,每段描寫一種水態,除第一段外均有“云舒浪卷”“長江萬頃”“湖光瀲滟”等圖名。所繪水勢,動靜急緩,各逞其態,圖像經典。若將此圖的古典意象與科技手段、現代藝術語匯相結合,作時尚化表現,其民族特色、藝術風格、文化意象純粹濃郁,若以此作為宋韻文化的一個標識,不僅意象鮮明,而且適用范圍廣泛。
四、在追求極致中創造當代精品
極致,是很多人對宋代文明成就的評價,也是文化創造應該追求的境界。宋韻文化的當代轉化,需要傳承追求極致的創造精神,鼓勵創新探索,激發創意靈感,以戛戛獨造的新時代高品質精品成果,對接、弘揚宋韻文化的內在神韻、外在神采。
宋代文獻記載宋人能在茶湯上幻化“纖巧如畫”的山水花鳥,被視為奇巧技藝。據報載,上海設計師韓喆明以此為思路,通過研究實踐,6年間在茶湯上勾勒近200幅古畫,創出“茶山水”的時代新篇,希望通過分享和傳播,把這樣的雅趣傳達給更多人。
宋代文明的極致之“雅”,為人津津樂道,被視為宋韻文化的重要成就。宋韻之“雅”,不是外在標簽,而是內在品格。對此“雅韻”的傳承和表現,需要對宋韻以至中華文明有積淀感悟和內在修為,需要以潛心深研、融會貫通、神來之筆創作獨出機杼的文化精品,從而避免在令人眼花繚亂的所謂雅文化元素的草率濫用和堆砌拼湊中,落入一知半解、附庸風雅的俗套。
五、在區域聯動中彰顯文明成就
沉浸式體驗是獲取感性認知和理性感悟的有效渠道。利用5G、VR等高科技手段,整合省內各地宋韻遺存,結合文旅總體布局、線路設計、產業開發,以系統、融合、聯動等方式將處于區域隔閡的遺跡織成宋韻文化網絡,全面展示宋代文化的魅力。
一方面,可以以水路、陸路、山路等自然形態,茶路、絲路、瓷路等物質形態,詩路、畫路、戲路、學路等文化形態,串珠成線,形成專題性的文旅線路;另一方面,可以在杭州鳳凰山遺跡、衢州南孔古城、臨海臺州府城墻、建德梅城嚴州府治等已有或可挖掘開發的宋代遺存中,選優設點,以點串線、以線織網,探索以數字場景復原、網上虛擬展覽、名人AI復原、歷史故事演繹、生活場景重構等手段,構建包括皇宮、陵寢、府治、城墻、民居、書院、海關、窯址、橋梁、紡織、青瓷、服飾、飲食等日常生活全要素和文化活動全形態的宋代社會體驗空間,立體呈現南宋社會形態和生活景象,將宋代文明成就彰顯于社會大眾面前。
【作者為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