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浙江新聞客戶端
“到貨時間延長沒關系,我們可以慢慢等。”4月20日,四川一名代理商提前把貨款打進溫州市潤新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的戶頭。今年一季度,面對疫情帶來的物流不暢、生產成本增加等不利影響,潤新的產值、銷售額均逆勢上揚。該公司董事長楊凡把此歸功于政企合力練好“內功”,讓產品有了更強競爭力。
作為一家研發、生產多功能水處理控制閥、家用凈軟水機、陶瓷硬密封球閥等水處理產品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潤新產品銷往133個國家和地區。在楊凡看來,打開銷路的關鍵在于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公司從2000年創辦之初,就陸續設立了5個檢測室、研究室,至今研發的新產品已經拿到90多項專利,其中“水處理系統用多功能控制閥”技術獲得美國、歐盟等17個國家和地區發明專利,公司還參與了多個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起草。
創新引領行業發展背后,離不開鹿城常態化助企服務機制的建立。“期間,經信、發改、科技、街鎮等單位,和我們保持了密切的溝通,他們第一時間帶來最新政策動態的同時,還提供真金白銀,助力我們的研發、技改工作。”楊凡說,僅技改一項,近6年來,公司便陸續收到468萬余元的補助。
落實落細技改工作,潤新專門組建了由總經理室、生產部、維修部等負責人牽頭的技改小組,定期復盤生產環節中遭遇的各項問題,頭腦風暴各種提高生產效率的路徑。持續深化技改,讓潤新的許多生產環節實現了“機器換人”,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破解了因疫情導致的招工難。“10年前,我們公司產值1.3億元,員工近400人,到如今產值4.8億元,員工也只有400余人。”楊凡告訴記者,公司的發展底氣因此更足。
得知潤新急需用地擴大生產,鹿城相關部門在位于山福鎮的潤新五期新建廠房地塊上探索工業項目“標準地”改革。在出讓時把投資、建設、稅收、增加值、能耗、環境、研發等標準給予明確,按照“事先做評價、事前定標準、事中作承諾、事后強監管”流程,潤新拿地建成投產后,相關部門按照“標準地”使用協議約定標準進行驗收,大大簡化了流程、縮減了時間。項目從摘地開工建設到竣工投產,僅用了一年多時間。
助企強筋壯骨,增強抗風險能力。在持續助推企業練好“內功”的過程中,鹿城更加突出穩企業、強創新、促轉型、防風險,綜合運用政策引導和資金補貼等措施,激發企業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的積極性,并對重點企業采取“一企一策”及時紓困解難。今年以來,全區674名助企干部累計走訪企業1097家,排摸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四缺一漲”等生產經營問題348個,化解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