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5月6日訊(記者 沈晶晶 黃珍珍)社區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五一”假期后首個工作日,浙江召開一場事關2.4萬余個城鄉社區的大會——全省城鄉社區工作會議。會上提出要推進城鄉社區現代化建設,打造人民幸福美好家園。
在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背景下,在全國疫情風險點多、面廣、頻發形勢下,此次會議折射多重深意,從中可以讀出現代社區建設的新方位、新使命。
守牢應對風險“第一道關”
城鄉社區,不僅是省域治理的“神經末梢”,也是應對風險的“第一道關”。在疫情防控、搶險救災等大考面前,城鄉社區的一扇扇“小門”背后,藏著組織動員、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等看似瑣碎卻十分關鍵的環節。
網格是最小治理單元,對現代社區建設起著關鍵支撐作用。近年來,通過數字化改革、“一中心四平臺一網格”體系建設等,城鄉社區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在基層黨組織統籌下,眾多城鄉社區工作者、網格員、志愿者,在一次次危急時刻快速動員、響應、執行,為居民帶去安全感。
“平時緊密協同、共建共治,戰時迅速集結、組團作戰。”會上,桐鄉市委負責人說。4月2日,當地發生疫情后迅速激活112個網格,780名機關干部1小時集結下沉到位,當天就實現社區“清零”。
推進城鄉社區現代化建設,是真正打贏疫情防控遭遇戰阻擊戰殲滅戰的關鍵所在。下一步如何更好發揮城鄉社區在疫情防控和風險挑戰應對中的重要作用?會上部署了一系列舉措,包括健全完善“高效協同、整體智治”的治理體系和“平戰一體、實戰實效”的應急體系等,體現出推進治理現代化的現實需要。
構筑共同富裕基本單元
對浙江而言,2.4萬余個城鄉社區,還有特殊使命。它們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單元,是實現社區宜居宜業、生活富裕富足等愿景的微觀載體。廣大農村社區,更是縮小城鄉差距、縮小收入差距的前沿陣地。
推動城鄉社區高質量發展方面,浙江頗有經驗。2003年起,從“千萬工程”到美麗鄉村建設,從村集體經濟發展到農民市民化改革等,一系列舉措卓有成效。這兩年先后提出的未來社區、未來鄉村建設,正在催生更適應新時代潮流的發展模式。
新近出爐的一季度數據顯示,浙江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66元,排名全國第三。底子雄厚,壓力自然也不小。比如,在疫情疊加消費變革影響下,不少鄉村賴以生存的旅游產業面臨沖擊,需要解難紓困。再比如,山區26縣與其他地區居民收入差距“剪刀差”拉大,亟須使出“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新招。
記者注意到,全省城鄉社區工作會議提出的“人民幸福美好家園”建設目標中,“高質量發展”放在首位,可謂是“重中之重”。梳理城鄉現代社區建設部署,第一條就是健全完善“活力十足、全面融合”的發展體系,著力實施“強村富民”集成改革、“強社惠民”集成改革。目的不言而喻,打出“政策組合拳”,推動改革效應疊加,以激發創新活力、提升發展實力。
城鄉現代社區建設,被放入共同富裕大場景來考量,期待高質量發展與高效能治理雙向賦能。
重塑社區服務體系和能力
社區更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大到養老托幼服務,小到路燈亮不亮、下水道堵沒堵,件件關乎居民生活幸福指數。從這一角度講,社區服務好不好,直接關系基層治理能力,關系社區現代化建設水平。
近年來,無論老舊小區改造,還是未來社區、未來鄉村建設,浙江一直強調以人為本理念,通過推進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等公共服務建設,不斷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
面向人民幸福美好家園這一新目標,特別是聚焦“一老一小”等重點群體需求,各地仍有不足。在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公共服務優質共享方面,也還有功課要做。為此,全面推進城鄉社區現代化建設的部署,凸顯社區為民、便民、安民功能,提出要進一步健全完善“智慧便捷、優質共享”的服務體系。
此前,在數字賦能社區治理和服務等方面,浙江也開展了不少探索。會上,衢州市柯城區負責人提到,當地借“鄰禮通”應用開發智慧養老場景,社區可通過智能門磁、智能手環、防跌倒設備的數據反饋,及時了解老年人居家安全狀況,還可提供“云點餐”服務。
以人的現代為核心要義,以數字賦能為動力,正是建設現代社區的題中之義。城鄉社區基礎扎得牢,才能確保遇到變數、心中有數。小小社區,由此牽動全省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