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網 王楷博
近日,人社部官網發布了《關于2022年第一批評比達標表彰項目的公示》。在擬調整的36個常設項目中,提到了關于中國電視金鷹獎的調整,取消了觀眾喜愛的男女演員獎,增設最佳男女配角獎。(5月22日《新京報》)
金鷹獎是電視劇領域的重頭獎項,引發不少影視創作者、演員和群眾的關注。自創辦以來,該獎項一直側重于大眾評選,更具有流行度。“最受觀眾喜愛的男女演員”獎的取消,正在告訴影視從業者們,優秀的作品和精湛的演技才是硬道理,借助“流量”登上領獎臺這樣舍本逐末的行為,只能被“紅牌罰下”。
近幾年,在流量與效益的吸引下,越來越多的“小鮮肉”走上了銀幕。他們在出演電視作品時演技尷尬,甚至連背臺詞都成問題,絲毫展現不出“科班出身”的專業素養。但是,就是這種背詞只記“123”的所謂“演員”,在水軍和粉絲的追捧下竟然能與兢兢業業幾十年的“老戲骨”平起平坐,甚至抱著“最受觀眾喜愛”的獎項“衣錦還鄉”,這實在是對“演員”二字的蔑視。
曾經的“觀眾最喜歡的男女演員”得主是像張國立、孫儷、蔣雯麗這樣專業過硬,又在當年度有大熱作品的演員。他們的演技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獲得了觀眾的認可。從某種程度上,能做到“叫座又叫好”要比得到“最佳男女主角”更有難度。然而,隨著粉絲經濟、“飯圈”文化的甚囂塵上,粉絲們紛紛涌入投票之中,通過刷票、打投等不正當方式為自己的流量“愛豆”爭取獎項。在此情況下,普通觀眾的意見淹沒在飯圈的惡性競爭之中,“最佳男女主角”逐漸淪為了“流量明星”人氣競爭的擂臺,獎項含金量大打折扣。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劇協主席濮存昕表示,當下所謂的“流量明星”被商業、被市場裹挾,不知道怎么去尊重觀眾,缺失敬天愛人的特性,以至于在市場上面對的都是效益,缺乏“工匠精神”。誠如所言,作為演員,最重要的應該是用自己的演技征服觀眾,獲得觀眾的好評;而不是憑借自己龐大的粉絲群體吸引流量,導致“叫座不叫好”的現象發生。
我們很愿意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明星走入演藝圈,對我國的影視行業注入年輕力量,做出更多貢獻。但是,我們更希望走進影視行業的不是“流量明星”,而是沉下心來,努力琢磨角色的年輕實力派。只有對“流量”亮出紅牌,讓“實力”一路綠燈,才能推動我國影視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