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浙江在線-浙江日報 記者 鄭亞麗 見習記者 胡靜漪
浙江在線6月17日訊(記者 鄭亞麗 見習記者 胡靜漪)如果要用一種顏色形容浙江,那一定是綠色。這個代表勃勃生機、令人向往的美好詞語,正成為浙江發展最動人的色彩。
2019年,一個消息振奮人心:浙江通過國家生態省建設試點驗收,建成全國首個生態省。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16年來浙江一以貫之,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
站在生態省的新起點,浙江對生態的追逐有了更高境界——從關注環境治理到聚焦生態本身,從產業集約發展到考核綠色低碳,從“兩山”轉化初階到探索出制度保障新路徑。綠色發展的魅力曲線勾勒得越發飽滿, 這片土地也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
生態環境向“綠”
放眼浙江,綠水青山,一片盎然。改善生態環境,有止境嗎?
這里的清新空氣,已是標配。經過三年攻堅,2020年浙江高水平完成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設區城市首次實現PM2.5濃度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空氣質量過渡時期第二階段目標(25微克/立方米)。去年,這一數據再次刷新,11個設區城市PM2.5年平均濃度為24微克/立方米,遠低于全國30微克/立方米的水平,領跑長三角地區。
這里的河流湖泊,越發養眼。走進杭州市上城區錢江新城高端商務區,穿過一座座高樓后眼前豁然開朗,小橋流水、蔥蘢掩翠,宛若“世外桃源”,這是2021年獲評的浙江省級“美麗河湖”新塘河。自開展“五水共治”以來,浙江的城市黑臭水體清零,截至去年底,省控斷面Ⅰ—Ⅲ類水質占比95.2%。
在生態保護這門功課上,浙江無疑是個尖子生。2018年浙江憑借“千萬工程”捧回聯合國“地球衛士獎”;2019年建成全國首個生態省,在全國15個生態省試點創建中,浙江是全國首個和唯一一個通過國家驗收的省份。不過,浙江對生態保護的追求,永無止境。
在德清縣下渚湖街道塘家琪村的水塘,水清岸綠。人們通過“水下森林”純生態治水技術,構建以“沉水植物、微生物、底棲生物、浮游生物和魚蝦類”為食物鏈結構的水生態平衡系統,讓水環境回歸“自然”。
“浙江的環境治理已經從污染防治向生態保護和修復升級。”省生態環境廳主要負責人表示,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這要求浙江要從系統和全局的角度尋求新的治理之道。
一系列舉措更加“精致”。2021年,浙江發布《浙江省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態修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方案(2021—2025年)》,八大水系生物本底調查在全國率先開展;全省推進29個重點區域生物多樣性調查評估,目前已經發現5個全球新物種,磐安還率全國之先開展生物多樣性友好城市試點建設……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浙江漸入佳境。
產業發展趨“綠”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問題,如何從根本上解決?浙江率先探索出一條經濟轉型升級、資源高效利用、環境持續改善、城鄉均衡和諧的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
沿著綠色高質量的發展脈絡,浙江試著把全國環境執法最嚴省份的“狠勁”,延伸到相關產業。
去年,浙江在全國率先建立能耗在5000噸標煤以上的1635家重點企業碳賬戶,開展九大重點行業建設項目碳排放評價試點,同時嚴格規范“兩高”項目環境準入,否決“兩高”項目環評文件39個。
“碳均論英雄”,這不光是一個宏大的目標,更需要摸著石頭——衢州碳賬戶、湖州“碳效碼”、杭州“雙碳大腦”……這些用大數據工具為用能單位碳排放護航的基層實踐,試圖成為推動區域低碳轉型的引力場;10個省級綠色低碳工業園區、100家省級綠色低碳工廠推進改造,首批24個省級低(零)碳鄉鎮(街道)、200個村(社區)試點投入建設,為浙江區域低碳發展摸索探路。
數據顯示,去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8%。其中,千噸以上和重點監測用能企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分別下降6.7%和6.9%,低碳發展之路初見成效。
向未來,綠色低碳之路如何走好走穩?去年12月,浙江發布《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以數字化改革撬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從頂層擘畫出減污降碳全景圖。
夜幕降臨,“大蓮花”在錢塘江畔點亮,熠熠生輝。眼下杭州亞運場館已全部建成,并實現100%綠色電力供應,杭州亞運會也將成為首屆碳中和亞運會。
這是浙江綠色動能崛起的底氣。作為新型電力系統省級示范區,浙江積極優化能源結構,推動能源向綠色低碳轉型。去年我省新能源新增裝機容量555萬千瓦,裝機容量占比提高28.6個百分點,為產業發展蓄積起源源不斷的綠色動能,浙江的綠色發展,一路孕育,一路向前。
“兩山”轉化逐“綠”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的通道還能如何進一步拓寬?
5月的遂昌縣三歸濕地,青山環抱、滿目皆翠,“五一”期間,這里成了當地最熱門的“網紅打卡地”,露營、野炊等活動不斷,日接待量突破1500人次。而六年前,這里還是一處“臟亂差”的大型制砂場。
在浙江,好風景帶來好錢景的故事,已稀松平常。2020年浙江累計創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60個,數量居全國第一,開展鄉村旅游的村達4976個,好生態成為鄉村發展引流器。
進一步拓寬“兩山”轉化通道,浙江又有新突破。
2020年10月,浙江發布全國首部省級GEP核算標準,通過對生態產品價值的量化評估,山山水水有了明確“價格”。
基于此,麗水市蓮都區大港頭鎮獲得當地首筆6億元GEP貸綜合授信,景區提升、茶園建設等項目有了源頭活水;景寧縣大均鄉、遂昌縣大田村等地,以GEP核算報告為依據,森林、空氣等“入股”研學、農旅項目,綠水青山利用方式迎來新變革。
為進一步推動“兩山”轉化,今年初,浙江出臺《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實施意見》,為“兩山”轉化提供了制度保障。今后,浙江將著力構建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政策制度體系,推動生態富民惠民,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為全國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提供了省域范例。
“兩山”轉化的路徑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源地安吉余村,“兩山”轉化之路再次升級。今年初,余村人做了一筆破天荒的生意,對村里6000畝竹林碳匯進行交易,按照當下每噸五六十元的碳匯市場價,收益不容小覷。
這也是生態省的潛力所在——生態本身就是一種經濟,保護生態,生態也會回饋你。
這些生動的“兩山”故事,激發出浙江人的行動自覺。在浙江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十連升中,全國首個生態省的無窮潛力,令人期待!
全國各地的游客到安吉余村參觀學習。拍友 殷興華 攝
去年投運的華電玉環1號海上風電場目前已供應綠色電能超1.5億千瓦時。 拍友 陳維益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