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浙江在線-浙江日報 記者 陸斯超 通訊員 陳昊
浙江在線8月19日訊(記者 陸斯超 通訊員 陳昊)8月18日,在杭州互聯網法院成立5周年之際,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聯合杭州互聯網法院、互聯網法治研究院(杭州),舉辦了一場以“互聯網司法與數字治理現代化”為主題的研討論壇。
作為全國首家互聯網法院,杭州互聯網法院自2017年8月18日掛牌成立以來,持續探索互聯網司法改革創新未來發展進路,努力構建互聯網技術深度應用、在線訴訟規則創新、依法治網實體裁判完善3個層次的中國特色、世界領先的互聯網司法新模式。截至今年8月15日,杭州互聯網法院共結案81443件,一案入選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70余案次被評為全國典型案例;杭州互聯網法院的設立還被評為改革開放40年40個“第一”,寫入“黨的十八大以來大事記”。
訴訟全流程在線化
經過5年探索,杭州互聯網法院已在全國率先實現全流程在線訴訟,成功打造全國首個互聯網訴訟平臺,實現訴訟環節全程網絡化、數字化,讓當事人“一次不用跑”就能完成整個訴訟。
這意味著,假如有一位北京網友因網購糾紛欲起訴杭州某互聯網公司,可以不用跑到杭州,公司也不必到北京應訴。雙方通過互聯網訴訟平臺在網上就可完成起訴、調解、立案等訴訟環節。
不僅如此,杭州互聯網法院首創異步審理模式。這種模式突破了時空界限,當事人可以不同時、不同地、不同步登錄平臺完成訴訟,大大便利了因身處異國、公務繁忙、身體不便等客觀困難無法同步到庭的群眾。
針對最重要的證據問題,該法院還打造了首個司法區塊鏈平臺,實現電子證據全流程記錄、全鏈路可信、全節點見證。截至目前,上鏈數據超66.9億條。
5年的探索實踐中,該法院制定完善了在線庭審、電子證據、電子送達等全套訴訟規則,確立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應用標準,為《民事訴訟法》增設在線司法條款、最高人民法院出臺《在線訴訟規則》《在線調解規則》《在線運行規則》等提供實踐樣本。
規范邊界清朗空間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只有為網絡空間織就健全的法網,“虛擬社會”的規范有序才有根本保障。
杭州互聯網法院通過明確網絡行為規范邊界,審結一批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互聯網案件,弘揚新風正氣,深化網絡生態治理,營造更加清朗的網絡空間。如支持網絡平臺關停“不規范直播”,明確主播在直播營業中應當遵守公序良俗。審結“百萬大V”隱瞞判決真相誤導公眾案,準確認定虛假信息傳播、謠言擴散的侵權責任。化解多起涉社交平臺、網絡群組名譽侵權糾紛,引導廣大網民尊德守法、文明互動、理性表達。
這些年,杭州互聯網法院強化網絡環境下公民權益保護,妥處河南畢業生網絡求職遭地域歧視案,依法保障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審結民法典實施后全國首例個人信息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案、組織搭建平臺買賣個人信息民事公益訴訟案等,有效懲治違法收集、販賣個人信息行為;妥處個人征信信息風險防控案,促進個人信息合法合理使用。
引領網絡健康有序
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法律挑戰,迫切需要發揮司法鼓勵創新、規范引領的功能作用。杭州互聯網法院通過深化知識產權、企業產權、數據權利的司法保護,鼓勵各類市場主體通過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實現產業升級,激發數字經濟發展活力。
2018年12月6日,“中國網絡作家村”啟動上鏈后,支持網絡著作權人上傳作品、保存證據,解決作者身份確定難、侵權證據取證難等問題。截至目前,已有187位作家入駐司法區塊鏈平臺,上鏈千余篇作品,總產值達3.7億元,侵權糾紛發生率較同期下降約15.4%。
浙江外貿經濟活躍,針對跨境貿易糾紛化解,2020年7月15日,杭州互聯網法院設立全國首家跨境貿易法庭,上線跨境貿易司法解紛平臺,多種糾紛在線“一站式”解決。
杭州互聯網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洪學軍表示,該院將堅持以技術為牽引,加快信息技術從為傳統審判業務流程提質增效,轉向“數字賦能”和“制度重塑”,實現互聯網司法由在線化向平臺化、數字化、智能化縱深推進;以深化數字化改革為導向,將智能化輔助審理適用范圍拓展至更多糾紛領域,大幅提升互聯網司法生產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