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武楠
網絡視聽作品,通過跨屏聯動展現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牢牢抓住海量互聯網用戶,展現出強勁的創新創作活力,影響了當代中國的社會文化
近年來,網絡視聽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刻把握多屏傳播生態,涌現出了一大批接地氣、有特色、高水準的精品力作。大量主題豐富、形式新穎、垂直細分的網絡視聽作品,通過跨屏聯動展現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牢牢抓住海量互聯網用戶,展現出強勁的創新創作活力,影響了當代中國的社會文化,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成為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
這十年,網絡視聽創作通過價值引領、培根鑄魂,在更好服務黨和國家大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方面展現積極作為。比如,圍繞改革開放40周年、建黨百年、抗擊疫情等大事要事,創作了《溫暖的牽掛》《中國醫生·戰疫版》等一批緊扣重大主題主線的優秀作品,并借助社交網絡成功開展立體交互式傳播,獲得了廣泛認可和歡迎。《江河情緣》等一批走出國門、“火遍外網”的網絡視聽作品,以多姿多彩的影像和生動豐富的畫面語言講述中國故事,不僅弘揚了中國精神,還向國際社會傳遞了中國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
這十年,網絡視聽傳播形態日益數字智能化,通過技術賦能、創新驅動,以數字化為底層邏輯的眾多技術深刻影響了內容的制作、傳播、呈現等各個領域。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參與式創作、游戲式體驗等新的生產傳播方式不斷進入創作視野,網絡視聽產品的在場感、互動化、沉浸式等特征更加凸顯,視覺呈現效果更加逼真自然,產品黏性更加持久。此外,主流媒體聚焦青年群體對新技術的使用規律和習慣,積極開展互動式內容創作與社交傳播,引發情感共鳴,實現價值共享,一批充滿正能量的“網絡爆款”產品讓主流價值得到了高效傳播。
這十年,網絡視聽創作生產機制更加完善,通過流程優化、平臺再造,專業媒體、行業機構、商業平臺和個體用戶等生產主體廣泛融合、持續發力。主流媒體主動適應新的技術潮流與傳播語境,完成了數字化轉型,相繼推出各類微視頻工作室和融合創新機構,凸顯比較優勢。在政策激勵與市場配置的雙輪驅動下,主流影視劇和時代報告劇取得了新的突破與成功,主流媒體和商業平臺積極聯動,推動了傳統文化題材綜藝節目的創新與流行。《覺醒年代》《國家寶藏》等一批現象級作品成為內容生產供給側改革的創新成果。
當前,文化數字化的加快發展為網絡視聽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機遇。順應高質量發展的新趨勢,滿足人民日益多元、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網絡視聽行業必須始終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完善內容產出機制,聚焦主題主線、抓好源頭原創,為不斷壯大網上主流思想輿論陣地、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