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浙江在線-浙江日報 陳進紅
伴隨著“時代在召喚”旋律長大的80后、90后驚喜地發現,他們的孩子在這個新學期迎來新的“時代召喚”——勞動課。根據教育部發布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勞動從原來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完全獨立出來,2022年秋季開學起,勞動課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
據媒體報道,一些中小學把勞動課作為“開學第一課”,安排了種菜、收割、野炊……按照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勞動課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課時,課程內容涵蓋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三大類別十個任務群。
勞動教育在我國學校由來已久,但為何再談“回歸”?根據過往經驗,勞動教育已不知不覺在實踐中走了形、變了味。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勞動教育是口頭上很重視、行動上被邊緣。一些家長和學校往往存在“重書本,輕勞動”的偏見,勞動教育流于形式。
勞動教育,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被重視和關注過。在過去的10年,我國的義務教育站上了歷史新起點——從“有學上”邁向“上好學”。如何“上好學”,這其中就包括上好勞動這堂必修課。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提出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2020年教育部明確大中小學需要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頂層設計的政策文件相繼出臺,讓勞動教育再次成為共同的社會認知。
尤其在當前“雙減”政策下,勞動課回歸更有其現實深意。一減一增,補的是成長成才必修課短板。勞動和教育從來不是兩張皮,陶行知先生說:“勞動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勞動教育最重要的價值有二:一是培養學生學會自主生活的技能,二是培養學生形成尊重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的勞動價值觀。真正達成這兩點,那么我們的孩子將擁有一生的幸福力,任何時候都不會輕易被生活裹挾。正如杭高校長在本屆開學典禮上特別囑托學生們,“要不斷提高美好生活的創造力,增強美好生活的感受力,成為美好生活的創造者與沖浪者”。勞動課的回歸,就是為了增強孩子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勞動課不應該只是在開學第一課時,熱熱鬧鬧上一下新聞,更需要有一個健全且能真正落實到位的教學體系。各地各校的勞動課應結合自身實際認真設計,既不走高大上的“場面”勞動課,也不是隨性而來的應付了事。教育主管部門要擔當作為,開課前對各校勞動課教學方案嚴加審核,開課后對各校勞動課教學質量持續跟蹤評估。在考評標準上,更加注重評價內容多維、評價方法多樣、評價主體多元,更加注重考查孩子在勞動教育中的參與性、獲得感,最終達到“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練意志,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