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或稱組織文化,是一個組織由其價值觀、信念、儀式、符號、處事方式等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簡單而言,就是企業在日常運行中所表現出的各方各面。
城市作為綠色低碳轉型的載體,其發展和管理離不開“標準”的支持。標準化不僅是社會發展和城市治理的技術基礎,也是城市管理精細化的重要支柱。2015年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制定、修訂一批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方面的標準,2020年基本完成完善城市管理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的目標。
中國標準化協會理事長
于欣麗:
隨著不斷加快的城市化進程,城市擴張速度越來越快,城市也因此變得越來越脆弱,溫室氣體加速排放導致氣候變化、氣候災害威脅到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產生活。中國城市綠色低碳轉型具有重要意義。綠色低碳的標準化戰略可從5個方面進行布局:能源、經濟、社會、環境、管理。
“能源標準化是核心。”于欣麗指出,能源結構需要更加合理,不僅要降低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占比,也要從保障能源安全角度給化石能源留有一定的空間,要同時兼顧推動綠色轉型發展與保障能源安全。
當前中國正處在城市綜合實力躍升期、發展方式轉型期、城鄉一體化加速期、和諧社會提升期,低碳經濟這一新經濟發展模式的出現,對于中國城市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一次新的機遇。
于欣麗表示,綠色低碳經濟標準化需要開展高耗能產業標準提檔升級行動,包括鋼鐵行業、有色金屬行業、建材行業、石化、化工行業等等都需要制定更加嚴格、更具創新、更高效的技術標準,以此實現城市經濟的轉型發展。此外,全方位的推進資源循環利用標準化工作。開展循環化的改造技術,廢渣、廢氣、廢液利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廢棄物的處置方法等等。“凡是城市可以循環利用的資源都建立標準體系,制定系列標準,推動實現循環利用。”
“循環經濟有很多定義,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同濟大學生態文明與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告訴中新網記者,循環經濟作為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路徑,無疑將成為未來重點發展方向。
此外,社會標準化可以從綠色思維、綠色理念上改造城市生活;環境標準化可以完善生態環境標準體系,打造優良的城市居民生活環境;管理標準化則已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2城市高質量建設論壇”由東華大學、上海市城市管理精細化工作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標準化協會共同主辦,圍繞2022年世界城市日主題以及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建設方向發起高峰研討,面向全球宣傳推廣城市環境高質量、精細化、標準化建設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
信息來源:中國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