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1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王雨紅 金春華 通訊員 范冰潔 呂銘) 15日,我國首個核能工業供熱項目在海鹽縣正式投運。這是秦山核電和海鹽縣在核能綜合利用方面的一次突破,為工業產業園區清潔能源替代提供了新方案。
這屬全國首創,也是政企間一場雙向奔赴。2021年,海鹽工業用能占全縣用能總量的80%左右。節能減排,工業是重中之重。“‘雙碳’背景下,傳統能耗企業對清潔能源需求越來越大。”海鹽縣委主要負責人說,清潔能源將成為未來能源的主流。秦山核電站位于海鹽,當地更應先行先試,推進核能綜合利用,打造企地共融的清潔能源供應模式。
位于秦山街道的浙江冠宇電池有限公司是第一家“吃螃蟹”的企業。“鋰電池生產過程中,原材料烘干、封裝車間濕度控制都需要熱能。”該公司工業工程部經理劉洋說,核能工業供熱項目投運后,封裝車間當天就用上了秦山核電的清潔熱能,“核能工業供熱相對穩定,能夠全年不停運行,與我們的生產需求相匹配。”
劉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利用天然氣供熱,年均成本6000多萬元,如果今后全部使用核能供熱,每年可節省近2000萬元。“而且我們的產品大部分銷往國外,這些客戶很看重企業的‘綠電’比例,使用核電清潔能源有助于企業長遠發展,這是今后產品一個很好的賣點。”劉洋說。
那么,安全有保障嗎?據了解,核能工業供熱是在不影響原有發電量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利用秦山核電機組剩余熱功率產生的熱量,通過層層隔離的供熱管網傳輸給工業用戶。“整個過程只有熱量傳遞,沒有介質的交換,企業與核電站輸送熱能的管道無任何直接接觸。”秦山核電副總經理尚憲和說,且核能工業供熱體系龐大,由核電機組和供熱管網組成,較天然氣鍋爐更穩定,熱效率也更高,普通發電熱效率約36%,核能供熱可達95%。項目全部投運后,可24小時保障供熱,年工業供熱約28.8萬吉焦,相比燃煤火電機組,每年可減少標煤約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排放約2.4萬噸。
為讓更多企業用上清潔熱能,海鹽設立浙江零碳熱力有限責任公司,為當地開展熱力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此外,海鹽與秦山核電共同制定核能集中供熱管道設施專項規劃、核能供熱地方標準等,為項目建設提供技術保障,并幫助企業量身定制設施改造方案。截至目前,已有5家企業具備核能供熱條件。
秦山核電黨委書記、董事長黃潛表示:“這是秦山核電的一小步,也是推動中國核電事業更好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