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4日,第十屆中國責任投資論壇(China SIF)年會以線上直播的形式舉行。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先生出席了本屆年會,并發表主題為“國際可持續披露標準的制定與運用”的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
國際可持續披露標準的制定與運用
全球范圍內,ESG概念已有多年。早在18世紀初的工業化國家,特別是美國,就出現了ESG的雛形,也就是企業不應該干什么。所以,ESG的傳承已有很長的歷史了。但是也應該清醒地意識到,ESG的概念隨時間的變化是在演變的。
全球200多個國際或地區機構中,形成了600多項與ESG相關的規則或指導原則,其中有兩項影響力較大,一個是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其對上市公司在ESG方面的規范和標準作出規定,另一個是G20金融穩定理事會提出的同氣候變化密切關聯的金融原則。2017年,國際財務準則理事會就已經考慮ESG概念的深入和推廣,以及全球范圍內多種規則的制定,希望形成統一的全球可持續標準披露的規則。2021年11月,于英國召開的COP26(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正式成立了國際可持續準則披露理事會。
一個通用的、科學的和包容的標準是非常重要的。中國在堅持多邊主義理念,在推進國際可持續標準的制定方面發揮了積極的、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它既是中國的利益所在,也是發展中國家的訴求。
我想對國際可持續披露標準的制定和運用談幾點具體的看法。
第一,我們看到了制定國際可持續標準準則的意義,而且它的影響是積極的。
當前新冠疫情延宕反復,國際經濟面臨全球性衰退的風險,地緣政治沖突又使得國際能源危機和糧食危機加劇,在這種非常復雜嚴峻的挑戰下,我們如何努力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這是符合所有國家的利益的。因此,制定一套高質量、可理解、可執行,而且全球普遍認可的可持續披露準則,無論為市場參與者提供一致和決策有用的高質量信息,還是為實現國家或地區公共政策目標都是有意義的。在此背景下,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設立了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通過合并主流標準制定機構和整合優勢資源的方式,致力于制定一套綜合性的、可持續性的信息披露基準性標準,提高全范圍內企業可持續信息披露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比性,得到了聯合國、20國集團、國際證監會組織、國際會計師聯合會等機構的歡迎和支持。重塑了可持續信息披露領域的格局,對全球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國際可持續披露準則的制定,將推動可持續信息披露由自愿披露逐步轉向監管強制披露,由側重定性的信息披露逐步轉向定性與定量信息結合的披露,由選擇性披露逐步轉向接受見證的全面的公允披露,企業基于公認標準編報的可持續信息將成為全球投資者和評級機構進行價值評估及評級的重要依據。
第二,提升國際可持續披露標準的包容、科學和通用性。
作為全球基準性標準,國際可持續披露準則必須是一套包容的、科學的、通用的高質量的標準,才能被各方廣泛的接受。從目前發布的兩項國際可持續披露準則征求意見稿及反饋意見看,在準則的包容性、科學性和通用性方面,還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
提升國際準則的包容性。
一是提升對發展中國家的包容性,國際可持續披露準則與氣候變化相關的議題,應當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遵循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進一步考慮不同國情,適當降低披露的難度,并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充分的準則實施過渡期安排,提升發展中國家的可執行性。
二是提升對各國溫室氣體核算與披露標準的包容性,在充分尊重各國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的基礎上,考慮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實際情況,允許企業采用各國遵循國際標準制定的本國標準,這既有利于短期內企業降低披露的成本,又有利于在長期而言,促進各國標準與國際標準的互動趨同。
三是提升對不同企業的包容性,不同行業、不同性質、不同規模企業的信息披露基礎和能力有所不同。建議參照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專門制定中小主體會計準則的做法,對非公眾受托責任主體或中小規模的企業制定簡化的披露準則。
增強準則體系的科學性。
一是做好頂層設計,高質量的國際標準應當具有一套框架清晰、架構合理、邏輯自洽的體系。建議進一步梳理國際可持續披露準則的框架體系,明確主體準則和行業準則的關系。按行業梳理,明確不同行業的主體披露要求,這樣更方便不同行業企業對照執行。
二是制定框架概念,制定單獨的針對可持續相關財務信息披露的概念框架,或修改現行的財務報告概念框架,以實現與可持續相關財務信息內容的兼容。三是明確相關解釋,考慮到準則中涉及較多的非財務信息的披露要求,例如溫室氣體排放量或排放強度,內部碳價等,建議對可持續相關財務信息,通用目的財務報告等做出更加清晰的解釋和界定。
三是明確相關解釋,考慮到準則中涉及較多的非財務信息的披露要求,例如溫室氣體排放量或排放強度,內部碳價等,建議對可持續相關財務信息,通用目的財務報告等做出更加清晰的解釋和界定。
完善國際準則的通用性。
一是完善應循程序,理事會公布的征求意見稿中大量引用了其他組織制定的指標和標準。因此,準則引用的指標標準的通用性將直接影響國際可持續披露準則本身的通用性。建議針對指標和標準的引用,建立完善的應循程序。
二是提升標準的通用性,征求意見稿要求統一采用某一國際標準,或者歐洲、北美等區域性標準,這類標準在核算方法和口徑上與一些國家現行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標準存在差異,并非全球唯一的通用的標準。建議允許企業自行選擇采用其他公認的國際標準和各國遵循國際標準制定的本國標準。
三是與其他主要經濟體標準的兼容,重點加強推動國際可持續標準,披露標準得到美國歐盟的認可,以便降低多地上市公司的披露成本,促進實現可持續的信息披露的全球一致和可比性。
中國積極支持和參與制定國際可持續披露準則,中國對基金會積極推進戰略轉型向可持續披露準則制定領域拓展給予高度贊賞和積極支持。
這有利于促進企業自覺踐行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采取務實有效的行動參與全社會的可持續治理,更加關注環境友好,承擔社會責任,提升治理能力,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中國財政部積極參與國際可持續披露準則的制定工作。一是通過參與基金會監督委員會、受托人會議、亞洲大洋洲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組、“一帶一路”國家會計準則合作論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新型經濟體工作組等平臺機制,多次表達中國支持理事會組建的態度,為改進基金會和理事會治理建言獻策。二是積極申請理事會在北京設立辦事機構,積極參與理事會和國家指導組的組建,并申請加入國際可持續準則咨詢論壇。三是針對理事會發布的兩個征求意見稿,我們牽頭成立了由相關主管單位和行業內專家參與的跨部門工作組,廣泛征求監管機構、投資者、審計師、學術界、行業協會的意見,并對68個行業的頭部企業開展了深入調研。經過認真的梳理匯總,向理事會反饋了中國利益相關方的意見,此外還作為亞太會計組,組織氣候相關披露項目組的牽頭方,匯總各成員國或地區對該準則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建議,并向理事會反饋意見。
總之,如果能夠妥善處理好準則的包容性、科學性和通用性問題,理事會憑借在國際會計準則領域制定和全球推廣的成功經驗,一定會推動國際可持續標準披露準則成為最具有國際影響力,更具普遍性的標準,從而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推廣,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事業。
——消息來源:之江標準化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