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通過2022年16號令,發布《國家儲備林可持續經營指南》(LY/T3313-2022,以下簡稱《指南》)。
《指南》由中國林科院資源所所長、教授級高工王宏主持提出。他介紹,《指南》編制歷時3年,在廣泛調研、繼承發展速生豐產林經驗、參考國內外相關規范和進展的基礎上,在國家林草局生態中心(承接原速豐辦相關職能)以及國家林草局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項目“中國人工林可持續經營項目(一期)”支持下完成。
《指南》以培育健康穩定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為目標,根據近自然、全周期、混交培育的經營理念,提出國家儲備林可持續經營的框架體系、規劃設計體系、分類培育體系和綜合管理體系。將森林自然發育過程和經營特征相結合劃分林分發育階段,實現大徑材生產;將國家儲備林劃分經營類型組,實現分類經營;對135個主要國家儲備林樹種提出經營參數、作業法和經濟評價方法,實現精準培育,整體上具有先進性和創新性。
木材安全是關系生態文明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問題。我國目前是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國、第一大木材進口國,2020年木材進口總量達1億立方米以上,木材對外依存度超過50%,進口原木超過全球貿易量的1/3。開展國家儲備林建設能有效緩解木材供給結構性失衡問題,對保障我國木材安全、林業高質量發展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意義重大。
發布《國家儲備林可持續經營指南》是國家林草局落實2015年中央1號文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關于國家儲備林制度建設要求的具體行動。從原國家林業局2012年開展國家儲備林建設試點至2021年7月,通過政策創新、制度建設和工程規劃實施,落實國家儲備林工程中央財政和金融貸款資金725億元,建設國家儲備林近8000萬畝。
-THE END-
素材來源 | 中國林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