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基礎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標準化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標準化工作。《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標準化事業的發展規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更加準確的把握。對于新時代標準化工作為什么要加強、怎么樣加強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只有定位準確,才能方向明確、目標清晰、旗幟鮮明、凝聚力量,做好“加強工作”。學習《綱要》要牢牢抓住“技術支撐”“基礎性制度”“基礎性”“引領性”“迫切需要”這些關鍵詞。一、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標準化是衡量社會與經濟活動狀態的一把尺子,標準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社會與經濟活動質量的優劣。協調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有效約束無序和雜亂,離開標準化技術支撐無從談起。人的經濟活動、社會活動,都有明確的預期目標,為了使活動結果與預期目標一致,就需要標準化聚焦目標,對活動過程依標依規校準,以免偏離預期目標。同時,還要對活動結果與預期目標的一致性進行量化、評價、考核,并總結經驗,使活動結果與預期目標一致性更高,取得活動成果的效率更優。當下,無論是社會發展還是經濟活動,都是圍繞“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踐行初心使命”開展的,要使新時期的活動質量最高、秩序最佳、效率最優,強化標準化技術支撐顯得尤為重要。二、國家基礎性制度體系,標準是重要的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包括三個基本層次: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體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具體制度,建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基礎之上,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體制及其運行機制等。標準作為這些具體制度的重要方面,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表現在:一是標準涉及社會與經濟活動的方方面面,且與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息息相關;二是標準聚焦、研究、解決具體問題,并以科學量化的指標作為評價考核依據;三是標準制修訂相對靈活便捷,有效規避了由于法律法規制修訂程序繁苛,而可能無法約束到由于創新與發展多樣化帶來的無序和雜亂;四是強制性標準(技術法規)本身就是法律法規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標準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就是使國家治理體系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程序化,從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方面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國家的效能優勢。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程序化與標準化一脈相承,既是標準化工作的重點方向,又是標準化工作的主要內容。標準化工作的本質,簡而言之就是擇優與固定、再擇優再固定的周而復始、螺旋上升的過程,將那些經過實踐檢驗行之有效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好的作法、經驗,以文本的形式固定下來。即將好的標準規范立起來,成為“標桿”“樣板”并進行傳播復制,形成示范引領效應。標準化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目標和方法,就是通過簡化冗余、優化過程建立最佳秩序,來達到事物運行的最佳效能。因此,標準化已成為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效能優勢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一步加強標準化工作成為迫切需要高質量是高標準的結果,高標準是高質量的依據,標準決定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迫切需要以高標準推動高質量發展,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我們離第二個一百年的建設目標僅有27年,我們比任何時候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都更加接近。這迫切需要我們搶抓機遇,運用標準化的技術手段將高質量發展目標、綠色發展目標、雙循環發展目標,以及加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轉化為可以量化的工作目標、項目目標、責任目標、考核目標、績效目標,全力精準聚焦第二個一百年的大目標,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變為現實。《綱要》以最高政令的形式下發,對標準進行最高權威的定位,表明標準化工作已成為加速推動高質量發展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將進一步納入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和政績考核體系。以標準化的技術方法和手段建立科學量化的考核體系,來全面深入推動高質量發展。
——信息來源:學習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