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輛滿載務工人員的大巴車轉過一個彎,駛入產業園區,道旁的彩旗被帶得飛舞起來,似乎在歡迎又一批新人的加入。車身火紅的條幅格外亮眼——“‘點對點’返崗復工專車”。包括趙云龍在內的約100名員工,乘坐專車,從山西運城、河南濮陽等地跨越千里,抵達江蘇昆山。
“我是設備維修員,有特殊工種證書。這不,春節假期剛過,昆山的工廠就來我們老家招工。他們尤其相中技術人員,給的工資也高,我就過來了。”25歲的山西小伙子趙云龍跳下大巴車,渾身透著一股干練勁兒,“接下來我要攢足勁兒,給自己拼出一片新天地!”
與此同時,千里之外的四川廣安,浙江首場省外專場招聘會正在進行。“需要什么工種?”“月工資多少?”“住宿條件咋樣?”招聘企業攤位前咨詢者絡繹不絕。一家企業負責人一邊答疑解惑,一邊向記者道出自己急切的心情:“今年訂單量比去年多了50%,要新開兩條生產線,很缺人!”在這場由浙江省人力社保廳組織的招聘活動上,來自杭州、寧波、溫州、湖州等地的67家企業亮出了1.2萬個崗位,涵蓋制造業、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
春節假期結束,企業加緊復工復產,奮戰“開門紅”。江浙兩省作為制造業大省,對技能人才的需求尤為旺盛。浙江省分赴四川、河南、安徽、貴州、云南等勞務輸出大省,陸續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活動300余場。江蘇各地通過包機、專列、包車等方式已經輸送3.62萬勞動者返崗。一場保用工、穩就業的“雙向奔赴”正在上演。
“搶到人”并不是終極目標。如今,江浙兩省產業工人總數約4500萬人,不過,企業家們心里都揣著一個“小秘密”:有專長的技工,才是他們爭搶的目標。因為,改革開放這些年的實踐告訴他們,“產業現代化,離不開現代化的產業工人”。
電氣班長陳士川,先后解決多種技術難題,僅變頻改造一項每年為公司節能200余萬元;
機修鉗工高級技師張紀明,牽頭眾多技術改造,獲得科技成果20多項,提升設備可靠性和安全性;
裝備制造骨干袁步華,解決了錨鏈行業單環處理的世界性難題,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
為此,新春伊始,江蘇、浙江等地不斷亮出利好的政策與鼓勵措施,為憧憬著干出一番事業的產業工人提供脫穎而出的舞臺。
正月,在浙江武義縣一家機械制造企業,百余名工人忙碌在生產線上,技術部部長劉國祥在各個工位間巡查,不時幫助工人們解決各種疑難問題。這名38歲的河北籍漢子剛剛獲評第八批武義縣拔尖人才、領到了政府津貼,又成功創建了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以前,咱們工人受學歷、身份限制,進入高層次人才隊伍,想都不要想。現在,縣里打破了這層職業‘天花板’,通過直接認定、選拔認定、評價認定,為技能人才職業晉升開通‘綠色通道’。通過技能帶頭人選拔大賽,根據實際操作能力,海選各行業技能帶頭人。我身邊不少同事被認定為高技能人才,享受起了高層次人才待遇!”見到記者,劉國祥樂呵呵地開了腔,“只要好好干,普通工人也大有前途!”
在江蘇常州,今年開始力推“百千萬”培訓工程,圍繞企業需求,提高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春節假期剛剛結束,各類線上線下培訓就排得滿滿的。記者見到22歲的河南籍工人殷軍超時,他正在參加公司組織的電工技能培訓。學習科目有一長串:電氣基礎理論、圖紙解析、電氣裝配工具、電氣崗位基礎技能實操……“老師都是高級技術能手,每堂課我都不敢走神!今年,我爭取從一名電氣普工當上裝配技術員。”殷軍超說。
不久前結束的江蘇、浙江兩省兩會上,“高質量發展”“現代化產業體系”成為討論熱詞。實現未來發展的圖景,離不開高素質的技術工人,一系列切實有力的舉措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浙江將深化區域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改革,完善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支持政策,加強新時代浙江工匠培育;江蘇將實施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支持計劃和產業鏈人才攻堅計劃,打造“寧蘇”高水平人才集聚平臺,實施更高水平的全球引才聚才計劃……
在這片制造業集聚的土地上,產業工人被視為具有潛力的“千里馬”,實打實地“給榮譽”“給地位”“給待遇”。誠意滿滿的“求賢令”“育人函”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產業工人來到這里、留在這里、干在這里。
而這批高素質產業工人的云聚發力,會給這里帶來什么?未來會告訴你!